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星島日報:做好醫德教育 減少醫療事故

时间:2018-01-08

香港新聞網1月7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7日發表題為“做好醫德教育 減少醫療事故”的文章,全文如下:

瑪麗醫院一宗換肝手術,由於負責“監刀”的外科榮譽顧問醫生吳國際要趕赴私家醫院施手術,導致病人剖開肚腹在手術室乾等三小時,待他回來才繼續完成手術,瑪麗調查後認為吳國際的做法不可接受,他的師傅盧寵茂形容徒弟“判斷錯誤”。如果吳國際以病人的利益作為優先考慮,就不應犯上手術時間安排出現衝突的低級錯誤。

吳國際受聘於香港大學任肝膽胰外科臨牀副教授,和很多醫學院教員一樣在瑪麗兼職診治病人,他並且可以在外間作私人執業。現時全港只有盧寵茂和他兩人有十年以上的換肝手術經驗。事發當日他已經接了外間一宗私家醫院預約手術,卻沒有向瑪麗提出調更安排,結果出現時間衝突。

由於屍肝往往來自意外死者,當值候命的醫生要有隨時可做手術的準備,吳國際卻同時接受外間預約,顯示他心存僥倖,結果導致分身不暇,碰巧操刀醫生覺得事件中的屍肝涉及比較複雜的病人安全問題,非要他在場監督不可,導致他要在兩所醫院之間來回奔波,病人則延長開腹麻醉狀態,與供移植的缺血肝臟一起乾等三小時,增加了手術風險。

懲處安排須顧病人利益

幸而病人最後成功換肝康復出院,但是任何人都會認同調查小組的結論,覺得整個過程不是對病人最好的安排。

由於吳國際是直接受聘於港大而非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處分他的權力有限,最多是停止他任職,但是吳國際是本港極罕有的資深換肝醫生,而且技巧之佳馳譽全行,連調查小組都承認去年他完成及負責監督的移植手術是換肝團隊中最多,如果停止他在公立醫院兼職,不止是他的損失,也是公院病人的損失,這令醫管局處於兩難之局。

反而是港大醫學院有較多的懲處選擇,包括職位升遷、薪酬調整,以及准其私人診症的安排。由於醫學院為挽留人才兼開拓收入,容許一些教學人員私人診症,得來的“外快”與醫學院分帳,大學方面一定要嚴格執行紀律,確保員工私人診症不會影響其在公院的工作,尤其是不會把私家病人的利益凌駕其他病人利益。

少數醫生忽視病人利益

瑪麗在一九九九年曾經有病人接受切除腸道瘜肉手術被刺穿腸道,引起腹膜炎,病人在接受手術期間,聽到醫生竟然在講手機討論買車,這名“手機醫生”結果被罰五年不得加薪和升職。

無論是“手機醫生”,還是近年多宗醫療事故,都反映個別醫生“以病人為首要”的心態減退了,無論在公院還是私院,甚至美容診所,都可以見到有醫生以其他利益凌駕病人或“顧客”利益的事件,抱持自己只在打一份“筍工”的心態。

雖然這類醫生沒有“害人”之心,但是當病人利益與其他利益產生衝突,輕則可能得不到合理妥當安排,重者則可能在事故中喪失性命。

可幸現時絕大部分醫護人員都堅持專業操守,有的更是“愛心爆棚”,在壓力甚大的環境下克盡己職為病人服務。不過,面對部分醫生不再以病人為首要的現象,醫學院在課程及訓練中實須做好“醫德教育”,甚至在專科在職訓練過程中安排重溫,絕對鬆懈不得。

  • 上一篇:福建女童染H5N6 防護中心籲外遊小心
  • 下一篇:香港多個團體遊行 支持警方嚴正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