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過去一周,市場最關注的就是“海上居”項目,因為未完成確定性批給,銀行界擔憂風險,所以尚未向業主放款,然而發展商要求業主支付尾數的限期將至,令業主感到很徬徨。地產業者表示,本澳繼“海一居”事件後,最近又出現“海上居”新情況,事件會影響投資者對澳門的信心,現時無論本地或外地投資者,資金都寧願流向周邊地區不入澳。
轉批給前審慎入市
地產業者表示,買家普遍認為發展商不給予寬限期,欠缺彈性,由於部分早年買入物業的業主,支付尾數的限期將至,雖然發展商提出可向業主提供貸款,但業主普遍都希望向銀行申請貸款,所以現時建議買家諮詢法律意見。現時“海上居”仍有新的單位出售,主要是發展商自己銷售,但相信事件可能會令買家購買意慾冷靜下來,在轉為確定性批給前可能未必入市。
其實“海一居”事件,已經令到很多投資者感到愕然,今次再出現海上居的新狀況,在投資者角度,很影響澳門的投資信譽。外地買家近年都已經很少在澳門投資物業,但今次進一步會令本地買家都失去信心。
最近多個新盤推出,推升樓價,幸好現時財政局都有公佈每個樓宇項目的成交價,令市場更透明,業界向客戶介紹樓盤時,都可更仔細,可因應不同屋苑分析。二手樓價格持平為主,主要是一手新樓價格有上調。
首期沉重成交淡靜
然而市場成交量依然淡靜,主因銀行現時進一步收緊二套物業的樓按成數,其實第一套房的首期壓力已很大,現時除非換樓,否則一般買家很難可以購買第二套物業,畢竟現時市場都是用家為主。
市場的新盤已經消化了部分資金,而且面向用家的樓盤銷情較一般,因為用家首期不足,部分樓盤雖然吸引不少用家到場睇樓,但最終因為欠缺首期,成交未如理想。現時用家主要購買三、四百萬物業,但價格太低的話,業主又不願意讓步,寧願遲些再出售。
銀行樓按如此緊,外地投資者都選擇在外地的物業,暫時都不會考慮澳門物業。現時亦有發現一個情況是,連部分本地投資者資金流出,他們都寧願到橫琴、泰國、馬來西亞、澳洲等地。商業投資則選擇在香港購買物業,因為香港投資回報較理想,平均達3-4%,澳門租金回報率僅1%,差距較遠。
外地資金不流入澳
亦有地產業者表示,其實金融海嘯後,本地外來投資者已大減。過去兩年周邊地區充斥外來資金,這些資金尋找投資市場,但經歷了“海一居”事件後,投資者對事件詳細情況不太了解,祇會認為是項目“爛尾”,他們祇希望尋找一個安全可靠的投資地,所以事件令投資者對澳門失去信心。
政府早前公佈數據可反映,非居民於一六年在澳門的房地產市場(只包括住宅物業)共抽走卅五億資金, 非居民在今年上半年出售澳門的物業淨值達五十四億。其實過去兩年,本澳樓市價格雖然下跌,但很難吸引外來資金,反而香港縱使要支付雙倍印花稅,仍然有不少外地買家入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