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张素)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同属于21世纪的前沿学科,过去数十年间彼此相对独立。但随着研究手段不断丰富,研究领域不断突破,两者的交叉融合成为热点。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8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召开。3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与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在报告中指出,新一代类脑神经网络或可借鉴自然神经网络的特性。他继而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进一步理解人脑复杂网络的运作机制的重要启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生在报告中说,人类视觉系统的多个平行通路(包括皮层上及皮层下)具有不同特性和分工,并就人脑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铁牛,回顾了模式识别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凝练了用于模式识别的生物机制,并展望了生物启发模式识别方向的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认为,无人驾驶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车而在于人,其核心是物化驾驶员在开放条件下对不确定性驾驶环境的认知,重点是研发机器驾驶脑,和汽车一起构成轮式机器人。
专家表示,对目前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讨论,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个学科的交叉力度和思想碰撞,更好推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为国家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进一步凝练目标、凝聚共识。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