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降水不均致青海三江源2016年度牧草长势略偏差 

时间:2017-05-10

  中新网西宁5月9日电 (孙睿)记者9日从青海省气象科研所发布的《2016年度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专项分析报告》中获悉,2016年度,由于三江源区牧草生长季牧业区气温前期高后期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2016年度三江源区牧草长势略偏差。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淡水供给地,有着“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青海省气象科研所介绍,气象条件分析表明,2016年度,三江源区生长季牧业区气温前期高后期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热条件匹配较差,时空分布不均,气象条件总体上不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各地牧草长势普遍差于历年(2006年~2015年)。前期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水热条件有利于牧草返青;中期为牧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部分牧区降水略偏少,气温偏高,致使牧草发育迟缓、产量下降;进入9月气象条件虽有所改善,但长势较差的牧区提前黄枯。

  2016年度,三江源地区牧草产量形成高峰期在6~8月份间。据2016年8月份三江源地区15个草地生态监测站牧草观测资料分析,全区域平均牧草产量为312公斤/亩,最高产量为738公斤/亩(果洛州班玛县),最低牧草产量为28公斤/亩(长江源沱沱河),与近10年平均相比,2016年8月地区牧草产量三江源大部分地区牧草产量差于历年平均水平。

  “2016年度,三江源地区大部分地区牧草产量与近10年持平或偏低。与近10年牧草平均亩产相比,2016年除核心区称多、曲麻莱和玛多三县平均牧草产量减产,三江源大部分地区草地平均产草量持平。”青海省气象科研所表示,为此,2016年三江源地区牧草长势综合评定为“平偏歉”年。(完)

  • 上一篇:河北省档案局全力推进实施“雄安记忆”工程
  • 下一篇:习近平同法国当选总统马克龙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