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白春礼: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

时间:2017-05-10

  中新社北京5月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9日在北京表示,到2030年,“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使中科院在亚太、亚欧、亚非地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中处于“龙头”和“中心枢纽”地位。

5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5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举行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白春礼在会上说,“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同挑战和难题,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和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同需求。

  白春礼说,中科院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对外科技合作格局,为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共同体”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中科院每年国际交流规模超过3万人次,平均每日就要举行1场国际学术会议;该院在重要的国际科技组织和重要的国际刊物上担任重要职务的有600多人次;累计引进外籍人才超过2000人次,目前接收攻读学位的留学生近1500人。

  2016年初,中科院启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计划”,重点开展战略咨询、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争取用5年时间,夯实合作基础,打造合作基点,形成国际大联通的科技合作网络雏形。”白春礼说。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介绍说,继2016年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以后,目前中科院正与相关22个国立研究机构商议扩大联盟规模,使更多国家和地区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展望未来,白春礼表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计划”的长期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使中科院“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成为亚太、亚欧、亚非地区“科学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柱。(完)

  • 上一篇:北京8单位收到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
  • 下一篇:吉林书记省长担任总河长 保护中国东北“水源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