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从荒芜到繁荣――“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建设者

时间:2017-05-11

视频:“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会场及其它功能区布置完毕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通讯:从荒芜到繁荣――“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建设者

  新华社记者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中国,连接亚非欧,古道上印满了层层叠叠往来商贾的足迹。而今,“一带一路”肩负起全新的使命。沿着历史的轨迹,一群来自中国的建设者用精巧的匠心和纯熟的匠艺留下了一个个为世界交口称赞的中国故事。

  精深匠艺让天堑变通途

  在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阿尔及利亚,一条尚未竣工的高速公路从南向北深入,即将连接起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的绵绵千里。而在非洲大陆北部,阿特拉斯山脉横贯东西,成为南北高速公路要穿越的一道天堑。

  公路横跨山脉的这一段叫希法段,目前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及利亚分公司负责修建。“90后”杨洋是公司的一名测量员,虽然年龄不大,却足以称得上是该项目的“元老”。

  2013年,杨洋就进入南北高速公路施工地。希法段地势险要、地貌复杂,是当地人公认的阿尔及利亚目前在建基础设施中难度最大的项目。工程刚开始时,施工队没有营地,没有完善的仪器,杨洋带着小分队每天穿行在峡谷深处,进行精确测量工作。

  山里的夜晚寂静而漫长。为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测量效率,杨洋在夜里自己编写参数程序,制作电子表格。一盏孤灯,一张书桌,一个计算器,一台小电脑,杨洋就这样在空阔的山地中给自己建了一方小天地。

  匠艺精深,方能破险除难。2016年12月,希法段的重点工程T2隧道成功贯通,成为该国最长的公路隧道。一头是浩瀚的大海,一头是广袤的沙漠,杨洋和一批像他一样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中国建设者,为阿尔及利亚连接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烙上了“中国印”。

  “黑暗中的蜡烛”照亮千家万户

  挖掘机的声音从非洲大陆的北部传到西部。在几内亚西南边的孔库雷河上,另一个有着“中国血统”的工程――凯乐塔水电站,在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员工们3年的辛勤建设下,已于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

  对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综合事务部的王晓溢来说,3年来的每一天都是与高温较量的一场硬仗。全年酷暑的几内亚,一年有“4个夏天”,施工队的日常工作繁杂而精细:浇制、组塔立杆、架线……所有人都顶着高温完成这些高强度工作。“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一天下来全身没有一块地方是干的。”

  一整天的劳顿之后,夜晚的休憩也不能让王晓溢和同事们轻松半分。临时驻地的条件简陋,小型发电机无法满足空调或电扇的用电量,大家只能耐着高温、伴着蚊虫和一天的疲倦,等待第二天的烈日。

  王晓溢说,一直告诉自己要坚持,咬咬牙真的就坚持过来了。“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想想你自己,然后说: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的这句诗像是为王晓溢和他的同事们而写:把自己活成蜡烛,摇曳燃烧。

  3年艰辛,他们为这个供电紧张的西非国家带去了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

  中国“光明”点亮电力孤岛

  沿着海上丝路往东走,渡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在离非洲大陆万里之外的柬埔寨,来自中国的“光明”也将这个古老国家点亮。

  额勒赛――柬语里的意思是“穿过丛生竹林的河流”,然而这个诗意的名字背后却曾是一片无人的河谷。过去,这里是一片隔离在国家电网之外的电力孤岛。

  2010年,中国华电集团来到额勒赛,从零开始,在这片无人区建造柬埔寨最大的水电站。这里的建造工作困难重重:前期扫雷工作进展缓慢,施工过程中甚至还曾挖出过手雷;雨季暴雨延误工期;技术人员短缺影响进度……然而,面对这些棘手难题,中柬两国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一一克服。

  2013年,额勒赛下游水电工程最后一个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比预计工期提前9个月完工。这个建立在无人区的水电站承担了柬埔寨全国用电高峰期近一半的负荷。

  匠艺需传承,发展方能长久。水电站建设完毕后,中国华电集团并未就此“罢手”,他们为柬方提供技术,希望来自中国的“光明”能在这里世代延续。

  水电站的建成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90后”的马卡毕业于柬埔寨电力科学学院,目前在额勒赛水电站担任运行管理部领班。他中文流利,称中方人员为“师傅”。“中国师傅们”为马卡和其他柬方人员提供培训,并为他们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我们的经验太少了,需要向中国学习。”马卡说。

  从荒芜到繁荣,“一带一路”经过之处,古老的商道重新焕发生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自中国的建设者们正在用他们的匠心和匠艺,筑就一个个发展繁荣之梦。(执笔记者:阚静文;参与记者:黄灵、陈晨、易凌、薛磊、谢美华)

  • 上一篇:云南年底前全面推行河长制 省领导任重要河湖河长
  • 下一篇: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文在寅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