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沿河5月12日电 (通讯员 杜尚会)近年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建章立制护航乌江流域生态环境,坚持源头治污,重拳出击,多措并举建立乌江生态屏障,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乌江是贵州省第一大河,属于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香炉山花鱼洞,在沿河境内流经夹石至洪渡共9个乡镇(街道)132公里,是沿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通道和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贵州高原重要的经济动脉和能源基地。
乌江两岸地质条件十分特殊,属喀斯特地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易发。为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2001年,沿河县制定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乌江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从立法层面进行规范,对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沿河县还积极推进省级层面的立法保护,提出了《关于制定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议案,建立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
2014年,沿河县被列入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示点。围绕中央提出的“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抓住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沿河着力从大生态、大保护和科学开发上,构建长江上游乌江流域生态绿色屏障着力。依托乌江资源优势,着力做好水文章,把保护乌江流域生态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开展执法检查、拟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补偿制度等。通过各种综合措施保护,到2016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65%,湿地面积量达29.6万亩,乌江水质逐年优化提标,达Ⅲ类标准。
据了解,截至2017年5月,全县实施“六绿”生态工程建设共植树造林17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1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5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1.7万亩,植被恢复项目0.8万亩,涉及资金2亿多元。聘用护林员294名,对重点林区实行了全天候管护,县境内乌江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