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今天我值班]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长魏捍东谈消防队伍转型升级

时间:2018-12-11

央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长期以来,消防队伍作为与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有警必出、闻警即动,总是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由于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为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今年4月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其中涉及到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两支部队近20万武警官兵转制。这不仅仅关系到国家应急救援工作体系高效运转,消防队伍的稳定也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息息相关。

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魏捍东做客央广中国之声《今天我值班》,介绍有关情况。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魏捍东做客央广中国之声《今天我值班》(央广记者柴婧 摄)

10月以来,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先后发生四次由山体滑坡导致的堰塞湖险情,举国关注。

魏捍东介绍,四次堰塞湖的形成都是因滑坡体堵塞河道形成。但由于山体滑坡的成因与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众多原因有关,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等。他认为,很难对四次堰塞湖形成的原因一次性进行解读,但可以肯定的是后两次的滑坡,均受到上次滑坡的影响,由于山体结构的不稳定造成的。

魏捍东介绍,灾情发生后,消防救援局第一时间派出骨干力量赶赴前方,参与领导指挥当地消防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现场消防救援力量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安全管控,全力以赴完成了灾情勘察、通信保障、物资运输、群众疏散等抢险救援任务,为堰塞湖顺利过流,最终消除险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这几次险情,都是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力量投送困难,救灾行动艰苦,同时也是消防队伍第一次处置类似的险情,指战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既完成了任务,也积累了经验。

魏捍东表示,这次救灾任务的胜利完成,确实可以看成消防队伍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魏捍东指出,通过当地政府的紧急安置和处理,受灾地区的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有效避免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下一步,上下游仍要高度警惕、加强监测,紧盯滑坡体、上下游边坡滑动和桥梁情况,关注集中居住区、重点乡镇、重点工程和重要部位,及时发现风险、盯紧风险、防控化解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影响地区工作重心要从现场救援转向救灾救助,实行防灾、救援、救灾一体运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过冬生活保障。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在金沙江沿岸特别是受灾地区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加强安全提示预警工作,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水平。

在国家应急管理事业的大环境下,消防救援队伍如何更好的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履行新使命,魏捍东认为当前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强专业队伍。消防队伍全面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队伍职能将大幅拓展,对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适应任务需求,消防救援局对新形势下“全地域”“全灾种”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量体裁衣”,正在谋划推进建设“1+N”的救援力量体系,“1”就是整合现有力量,打造一支由应急管理部直属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机动支队,这既是一支国内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的尖刀拳头力量,又是一支可以代表中国实施跨国救援的常备力量;“N”就是依托17个省的消防总队特勤力量,按照水域、山岳、地震(地质)、空勤4种主要救援类型,建设27支国家级专业队伍,同时,在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省级、市级、县级应急救援机动力量,形成覆盖城乡、形成合力的应急处置队伍网络。

二是配备救援装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除担负传统意义上的灭火救援任务外,还将承担诸如台风、洪涝、泥石流、堰塞湖等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任务,在配备装备器材上,既考虑贴近实战、实用高效,又要同国际接轨,甚至领先于世界水平。通过对数次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分析研判,除了常规的救援装备外,还需为这支队伍配备一些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特种装备。

三是开展针对性训练。为适应新挑战、新任务,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消防救援局已经着手开展8个重大灭火救援课题研究攻关,部署开展了消防员等级达标训练体系研究,按照职业制的特点设计今后的训练工作。特别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基层队伍的训练工作正式调整为冬训和夏训两个阶段,不再是以前的训练科目“大而全”,而是“少而精”,为下一步专业化训练进行探索尝试。

四是构筑作战机制。今后的综合救援涉及多项业务,部门多、行业多,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主力军和国家队,理应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一是建立扁平化的指挥调度机制。二是建立协同作战机制。三是建立战勤保障机制。应急救援中的战勤保障,直接关系到处置是否能够成功,尤其是面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更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资源支持,发动全社会力量和民间救援组织共同参与其中。因此,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扩大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推进分灾种、分区域的应急物资保障中心建设,形成“标准配置、精确管理、模块储运”的国家、省、市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布局,建立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应急调运与配送机制,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把专业力量和应急物资迅速投放到灾区、事故现场,保障救灾行动的高效开展,真正展现“大应急”格局。

  • 上一篇:[今天我值班]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长魏捍东介绍防范火灾注意事项
  • 下一篇:[我在海外看祖国]中俄已织就海陆空全方位物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