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这些典故名句是5000年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也彰显了文化自信。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习近平最新用典》,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的经典名句。
今天的《习近平最新用典》,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读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
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记者刁莹 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也表达了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在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时,习近平总书记使用了典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习近平: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于《史记・商君列传》,是商鞅跟政敌辩论的时候说的一段话。当时,商鞅要在秦国进行变法,可是秦国有许多旧贵族反对变法,面对他们的反对,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而且接着商鞅还举了两个例子:商汤和周武王都是不遵循旧法的,但他们都成了王;而夏桀和商纣都是没有改变旧法的,结果他们却亡国了,可见人不应该盲目泥古。这就是商鞅当时变法的一个精神指南。商鞅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后来在秦国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包括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等,使得秦国成为当时战国末期变革最彻底、也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事实上,中国也不光有商鞅变法这一次变法,在商鞅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变法运动,把中国社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那之后,还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等,这些变法和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回应了当时的时代呼声,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认定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发展、实现富强,一定不能够拘泥于古旧的制度,必须要锐意进取,锐意改革。
改革开放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坚定了改革的信念,如何继往开来,革故鼎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又使用了“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这句典故来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来和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这句话出自《管子・乘马》,“乘”指运算,“马”指计数的砝码,“乘马”的意思指的就是经济谋划,是《管子》治世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成于务”,就是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失于傲”,就是说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