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汉中12月28日消息(记者高艺宁)作为秦岭腹地的一个山区县,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具备天然生态优势,曾走过简单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道路,上世纪80年代,靠砍木头、卖石头(开矿),也曾获得过人均存款“全省第一”的辉煌。然而,这些都没能让留坝走多远,很快山被砍秃了、挖烂了,河水被搅混了,富民强县的目标也没有实现。2011年,留坝县本级财政收入仅仅0.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4700元。
作为秦岭腹地的一个山区县,留坝县具备天然生态优势。(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实践告诉我们,对生态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带来的只有恶果,青山绿水才是留坝最宝贵的生存资源,也是留坝发展最宝贵的后发优势。”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告诉记者,2000年,留坝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确定了“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由此开创了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协调并进的新局面,近5年群众存款翻了一番。
扶贫社让贫困户拔掉“穷根”
贫苦户李贵德是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人,因为自己和家人都身有残疾,不能外出打工,也无法从事重劳动,“脱贫”对于他来说,有些遥不可及。
2016年8月,中西沟村作为留坝县首批试点村,组建了中西沟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扶贫社”),其实质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集“生产、管理、服务、公益”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县上给每个扶贫社注入了30万元原始资本金,成立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向贫困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小额信贷服务。
去年初,李贵德从互助资金协会借了1万元,买了11只小猪,一年下来,收入15000元。深知“勤奋才能致富”的李贵德又去扶贫社组建的生产服务队担任保洁员,有了每月600元的稳定收入。2018年,李贵德又看准了中药材等生态产业,通过扶贫社开展的务农培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种植新技术。“预计今年个人收入肯定能破万。”李贵德满脸自豪。
扶贫社帮助老贫困户李贵德脱贫致富。(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在扶贫社的帮助下,仅仅一年多时间,老贫困户李贵德不仅脱了贫,还获得了县里颁发的“脱贫先进”证书,成为了脱贫明星。记者了解到,在汉中市留坝县,像李贵德这样的扶贫社会员已达3555户,其中1883户贫困户全部入社,全县75个行政村扶贫社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绿色产业绘致富蓝图
“扶贫社是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汉中市留坝县火烧店镇党委书记郭绵告诉记者,村扶贫社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长由村支书担任,监事长由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担任。扶贫社下设生产经营类和公益服务类两类服务队。生产经营类有:建筑工程、农业生产经营、特色旅游、电子商务运营等。公益服务类包括自来水管理、环境卫生保洁、红白喜事服务、种养殖技术指导和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等。
“以前我们几个村里强劳力都很紧缺,灵活些的年轻人都到南方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弱劳力或半劳力,很难在工地上找到工作。”据郭绵介绍,随着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各项建设陆续开展起来,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小工程纷至沓来,“通过扶贫社,贫困户们一年到头在家门口都有活儿干。”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留坝县农村各项建设工程陆续开展起来。(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截至2018年11月,留坝县扶贫社下设的146个生产经营类服务队承接小型基建项目425个,累计获得集体积累400余万元。同时,务工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100余元,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积累增长“双赢”。
“不仅如此,扶贫社还教技术、搞生产,使贫困户持续走上致富路。”郭绵介绍说,留坝县的扶贫主导产业四养(养鸡、养猪、养蜂、养菌)一药(中药材种植)一旅游(旅游扶贫)即是在“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模式的推动下,迅速打开市场,形成产业链。扶贫社把农民帮在产业链上,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个农户单打独斗、“提篮小卖”的生产方式。
通过扶贫社,小农户实现了与大市场的对接。记者了解到,2018年,留坝县73个扶贫社与龙头企业签定土鸡、土蜂蜜、食用菌等订单194笔,与贫困户签订合同1425份,预计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全县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2018年底,73个扶贫社为群众分红530余万元。
扶贫社的工作开展也让留坝县在消除“空壳村”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过去,留坝县75个行政村中,有36个是经济‘空壳村’,没有一分钱积累。村委会作为乡村治理的组织和实施者自己都是‘贫困户’,更无暇面对诸多农村现实问题和群众诉求。”在许秋雯看来,作为各种惠农政策的承接平台,扶贫社从制度层面创新了村级组织的管理运营模式,解决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基础,让其说话有底气、干事有平台、管理有手段。
乡村旅游助70%贫困户脱贫
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县,森林覆盖率为90.8%,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近年来,留坝县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业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留坝县火烧店镇以建设“秦岭最美小镇”为目标,发展乡村旅游。(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阿凌客栈”是一家特色精品民宿,极简的本土建筑、自然的田园风情、欧式的茶书格调在这里交织融合,简洁舒适又别具一格。
45岁的当地人蒋凌是“阿凌客栈”的女主人。大学毕业后的她一直在大城市打工。2014年底回家探亲时,村里的变化让蒋凌眼前一亮:公路通到了家家户户,还建起了竹林小道、铁索桥、农耕文化体验园、稻草人公园。“看到家乡能打造这么好的一条旅游街道,我就觉得很有信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蒋凌回乡创办的民宿开业了。
“回来以后有一种归属感。年轻人回乡就业,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我看来是一种经济的复兴、乡村的复兴,也是伦理的回归。”谈及回乡创业的初衷,蒋凌如是说。
令蒋凌想不到的是,“阿凌客栈”很快就火了。据她介绍,客栈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旅游旺季时,15间客房全部客满,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还会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阿凌客栈”的客房简洁舒适,别具一格。(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2017年,“阿凌客栈”被陕西省旅游局评为“陕西省十大精品民宿”,为带动当地百姓参与旅游产业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也为乡村旅游及特色民宿发展树立了标杆。此外,“阿凌客栈”还优先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安排贫困户在客栈工作,为扶贫工作也添了一把力。
留坝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谢建斌告诉记者,近年来,留坝县火烧店镇以建设“秦岭最美小镇”为目标,已建成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7个,精心打造格桑花海、芳草坪花谷、农耕文化体验园、垂钓基地等休闲农业观光点25处,发展农家乐近百余家。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留坝县的扶贫新模式。”据谢建斌介绍,截至2017年底,该县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3500人以上,带动转移劳动力1.03万人次。其中,各景区景点90%的就业岗位安置县内贫困户成员,全县70%的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旅游产业中,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通过产品的开发、产业链的拉长,不仅改善了留坝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让4.7万老百姓都能参与旅游发展、参与旅游服务,都能从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有获得感,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谢建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