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四十多万公里外“织”鹊桥

时间:2019-01-02

视频:“鹊桥”中继星进入使命轨道运行  来源:央视新闻

四十多万公里外 “织”鹊桥

“鹊桥”中继星在太空等待了6个月,终于迎来了他朝思暮想的“伙伴”――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此行到月球背面,为了避免失联,中国航天人在40多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放置一颗“鹊桥”中继星,为此次任务搭起一座太空通信的“天桥”。

天上“嫦娥”奔月的“大戏”拉开帷幕,地上航天测控人幕后的演绎同样精彩。自嫦娥四号升空以来,奋战在各地的航天测控人开启了忙碌模式:观察、定位、操控、锁定……操作台前的技术人员快速完成目标的跟踪捕获,一条条指令分秒不差地从这里传出。嫦娥四号飞行途中的轨道修正、近月制动等重要动作,都需要通过测控站来控制完成,以保证嫦娥四号和地球“你来我往”的通信链路畅通。

对于航天人而言,这场“大戏”,早在按下点火按钮之前就已开演。林海雪原的佳木斯深空站是深空探测的主力“队员”。在嫦娥四号发射5天前,深空站对天线设备组织“上场”前的“排练”。不料,这次预演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天线控制平台的电机发生了故障。

口径66米的深空测控天线,是保证“鹊桥”畅通、“大戏”顺利进行的关键。当晚,工程师谢承伯带领维修人员赶赴故障现场,打开天线卷绕盖,发现50多根线缆拖链被“冻”成一团。

佳木斯的冬天,风比钢硬,钢比风冷。在-20℃的气温下,他们把重达数十公斤、长达10多米的拖链节节拆下,再对链条进行更换。等到拖链完全更换完,每个人的手指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舞台上‘演员’的精彩演出,离不开幕后工作者的精心准备。航天发射任何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佳木斯深空站站长韩雷说,自2018年5月21日“鹊桥”中继星发射以来,深空站早已进入“追星”状态。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担心他在太空中“生病发烧”,担心他“调皮捣蛋”,为了能够照料好他,每一道指令、每一条数据,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能顺利织好“鹊桥”,离不开航天人对精测秒控的极致追求。在上一场嫦娥三号探月的“大戏”中,深空站凭借过硬的能力,成功让险象环生的“剧情”反转。5年前,“玉兔”月球车发生技术故障,技术人员顶住压力,进行分析和试验验证,成功“唤醒”玉兔。

当然,好戏才刚刚开始,后续剧情更加精彩。对于这些幕后工作者来说,还有更多考验等待着他们。

40多万公里的探月路,每一步都饱含着测控人的艰辛付出。那天凌晨,林海雪原被月光照得白茫茫一片。在谢承伯排除天线故障返回营地的路上,一行行足迹或深或浅。正如中国航天的标志――“半轮明月,一双足迹”。朝着追逐明月的足迹继续向前,我们发现,“鹊桥”的那头,是中华儿女对月球的一次全新凝视。

占传远 吴 浩 本报记者 韩阜业

  • 上一篇:国企高管一个数字错误 让国家多付近200万补偿款
  • 下一篇:嫦娥奔月为何先架“鹊桥”?揭秘中继星特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