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未来没有“城市病”

时间:2019-01-04

央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记者刘天思)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出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究竟什么样,规划为它绘就了蓝图。今天(4日)规划全文发布。人口规模到2035年要控制在130万人以内,生态空间面积达到总面积的40%左右,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30分钟可享有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服务,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未来没有“城市病”。

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规划批复强调,要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新时代的精品城市。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建设?根据规划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努力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和宜居城市,成为首都的一个新地标,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表示:“在编制过程当中,我们一直按照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中心城过多的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来带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示范作用,它的目的就是要缓解中心城的‘城市病’,对副中心来说,也要避免患上新的‘城市病’。基于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新城区的要求,副中心要着眼于未来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这份规划,“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控规》着重提出要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全面增加绿色空间总量,在城市风貌方面,提出通过重构城市空间秩序,依托大运河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裕民认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副中心描绘了一幅未来时期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天人一体、城乡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副中心发展蓝图。

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控规》提出,在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设置,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可达家园中心。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对此解读为,未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实现六元平衡。“我们这次通过大数据模拟,把职、住、医、教、休、商业服务,六元在15分钟提供最大的可能。这种模式实际上从根本上灭掉了大都市无谓的每一天来往的交通,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这种思想方法对未来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能够在城市的组合上面看到36个家园这种职住六元平衡做法会提供大量的可能性。我因为在这里工作,我可以在这个附近找到我所匹配的住宅,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的一种新的选择的可能,在规划上已经把六元做了大规模平衡。我觉得这点会对未来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他说。

  • 上一篇:多国人士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 下一篇: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 浙江义乌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