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里的文物鉴定破案专家罗雄
□ 本报记者 邓新建 邓君
本报通讯员 王冠国
不在刑侦“江湖”,“江湖”却有他的“传说”。
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在广东警队却颇有名气。
一杯清茶,一本旧书,这是他下班后的日常。清茶会友,书本指路,让他炼就了一项独特的技能――文物鉴定,近年来更是协助办案部门破获了三十余起文物盗窃大要案。
他是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梅江分局的一名普通基层民警――罗雄,也是梅州市公安局文联副秘书长。因为家学渊源,罗雄年幼时家中书画、陶瓷、古籍善本收藏颇丰,使他慢慢地具备了与众不同的收藏意识和眼光。后来,他专门到故宫去拜师,逐渐将收藏与鉴赏作为业务研究爱好,将个人爱好跟公安业务联系起来,并通过在收藏界的积累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获取线索参与破案。
“会长”屡破文物被盗大案
2017年春,梅江区叶氏宗族清代圣旨牌匾等七件珍贵文物被盗,引起了叶氏海内外宗亲的强烈关注。警方通过各种侦查手段,均未能找到破案的头绪。
这时,领导点将在梅江区看守所工作的罗雄参与案件侦查。罗雄从文物市场入手,与专案组同事展开调查走访,不到3天时间,就抓获了盗窃文物的犯罪嫌疑人,还利用他在文物市场的熟络人脉,顺利找回已流落外地的全部被盗文物。
这已经是罗雄参与并成功侦破的第29宗文物盗窃案。2014年5月,大埔县百侯镇一个客家古民居的清代名人题写的“余庆堂”匾额被盗,一个多月后在多方侦查无果的情况下,大埔县警方将情况通报给罗雄。罗雄也是通过逛古玩市场、访藏友门店调查摸底,仅用3天的时间就让几易其手的匾额去向浮出水面。最后罗雄从控赃入手循线倒查盗窃嫌疑人,一举破获此案。
罗雄曾是一名随警作战的记者,1996年投笔从戎加入梅州警队。入警后,罗雄在痴心公安工作之余,潜心于文物艺术品鉴赏钻研。目前,罗雄已连任两届广东省文物行业协会副会长,2016年12月被广东省政府方志办聘为“广东省地方志专家”,2018年又被聘为“广东省省情专家”。每每破案后,罗雄还利用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的资质和自己是鉴定委员的专业,为公安机关出具鉴定咨询意见书和评估报告,对被盗物品进行断代、定级和估价,力求将所有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考证中共首个“县级公安局”
2018年初的一次参观大埔三河坝战役纪念馆活动,罗雄发现展板中有“公安局长某某某”的文献记载。
深谙中国警史的罗雄深知,这事关中共早期创建公安机关的史实。罗雄马上在现场展开初步考究,并先后数十次奔走于粤闽赣的省、市、县方志办、党史办、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查阅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走访参加过革命的健在老同志、老红军和离退休民警,寻访当年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和属下的大埔县公安局遗址,细致了解当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抵达大埔县的活动情况和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大埔的地方警史。
在掌握了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推敲、反复科学论证后,罗雄考证出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于1927年9月19日在大埔成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并任命李卓寰为公安局长的史实,并得出中共首个县级公安机关在大埔的结论。而且,这一考证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这一重大论证结果,对于中国警史研究和公安事业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收藏研究警事文物史料
2013年罗雄被列入“公安部经侦文化人才库”。作为一名警察,警事文物史料收藏鉴赏,是他尤为痴迷的一方天地。
“警事文物史料、实物档案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历史记录的物化形式,是研究公安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工具。”每每讲到警史文化,罗雄就侃侃而谈。每当发现警事文物史料,他便如获至宝,自掏腰包买下来,并加以鉴赏研究。
罗雄依托梅州市公安文联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积极带领有相同兴趣的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收藏鉴赏活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消防灭火器,民国时期驾驶证、护照、身份证、抚恤书,民国时期公安局捐款抗战收据,发黄的逮捕证、持枪证,特别是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安历史的各种旧物……这些曾被人们弃之如敝履的东西,一次次被妥善保护了起来。
梅州公安正在筹建警史馆,罗雄被委以重任。“我将付出我的全部努力,去完成市公安局党委交付的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罗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