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从深改组到深改委:45次会议为中国深化改革谋篇定策

时间:2019-01-17

【全面深化改革五年来】从深改组到深改委:45次会议为中国深化改革谋篇定策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7日电(冷昊阳)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场被称为“深度广度前所未有”的全面改革就此在中国掀起。

5年多来,中央共召开了40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5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推出1932个改革方案,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资料图:一位网友用平板电脑浏览有关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中新社发 张浪 摄

资料图:一位网友用平板电脑浏览有关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中新社发 张浪 摄

改革蹄疾步稳

中国改革,任务千头万绪、利益错综复杂,全面深化改革该从哪里入手,该把握怎么样的节奏,这是改革掌舵者首先要判断的问题。

2014年1月,中央深改组成立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指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同年6月,十八届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

记者统计,从2013年12月30日成立,到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深改组会议,4年多的时间里,中央深改组召开了40次会议。包括38次十八届中央深改组会议和2次十九届中央深改组会议。

2018年3月21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一周后的3月28日,这个新机构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再次释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信号。

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

对此,有评论称,这样的论断,意味着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将驶向更深的水域。

从深改组到深改委,5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组合拳”打得有章有法。据不完全统计,45次会议审议的文件有400余个。

改革的步子在加快,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也在拓展。记者统计,以司法体制改革为例,45次深改会议审议了30多个涉及司法领域的改革文件。

从2014年审议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框架意见,到2015年审议的立案登记制改革、律师制度改革、法院司法责任制改革,到2016年审议的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再到2017年的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知识产权审判等等,司法改革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2018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曾这样评价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推进重大全局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据报道,截至目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也已完成过半。

    资料图: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制证中心向市民开放参观。王钰谊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资料图: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制证中心向市民开放参观。王钰谊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敢啃“硬骨头”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曾这样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更需要改革者动真碰硬、壮士断腕的勇气。

在十八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2014年6月,十八届中央深改组在第三次会议就审议了多个被认为“啃硬骨头”的改革文件,包括被称为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军号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开启新一轮户籍改革进程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划司法体制改革路径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

财税改革、户籍改革、司法改革,这些历来都是社会影响面大、民众关注度高的改革“硬骨头”。除了这些,自中央深改组成立5年多来,审议的改革文件涵盖了教育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纪检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被呼吁多年但利益复杂、阻力较大的深层次问题纷纷迎来里程碑式的改革。

敢啃“硬骨头”不是喊口号。例如,利益触及面较大的国企改革历来被视为 “硬骨头”,中央深改组成立后,新一轮国企改革就首先从央企负责人薪酬开刀,2016年底,央企高管薪酬首次全面公开亮相,央企负责人薪酬比改革前总体有所下降。2018年5月,《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又一次摆到了中央深改委的议事桌上,制度的笼子被进一步织牢扎紧。

再如,牵一发动全身的户籍改革,2014年,十八届深改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抹去了在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识别,在各地的实施方案中,建立居住证制度成为地方户籍改革方案的“标配”。在一些城市,流动人口已可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教育、社保、民政等权利,真正成为“新市民”。

2017年8月,十八届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八次会议曾对十八大之后的改革效果进行总结。“我们坚持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统筹谋划改革任务,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几年来,国企国资、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村土地、公立医院……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重重、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被逐一砸开。

资料图:民众在医院排队取药。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资料图:民众在医院排队取药。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民众有所呼 改革有所应

民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45次中央深改组或深改委的会议上,民生是高频热词。

2015年2月,十八届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的提法就这样从中央深改组的会上首先发出。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并非一句空话。记者梳理发现,多个舆论关注的民生大事,都是中央深改组或中央深改委的会议中讨论的重要议题。记者统计,在5年来审议的400多个文件中,涉及教育、医疗、养老、脱贫、环保、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方案就有近100个。

2018年7月底,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引发社会持续关注。

风波尚未平静,在不足两个月后,9月20日,《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就在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优化流通配送,规范接种管理……疫苗生产和供应安全在制度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这只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五年来,仅在医药领域,中央深改组或深改委所审议的文件中,有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有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意见,有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还有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等等。

而在教育方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被视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切随迁子女就学、留守儿童保护,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再如,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环境议题也是深改组或深改委会议上的“常客”。中央深改组成立至今,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一系列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制度陆续出台。仅在2018年,两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共计受理群众举报96755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7万余件。(完)

  • 上一篇: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次习近平聚焦“正气正义”
  • 下一篇:“开放、多边合作、创新”将成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