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药品集中采购是深化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今年初,国办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现在,国家“团购”药品在11城市落地已达满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实施效果总体上好于预期,中选药品质量平稳、供应充足,明显降低患者费用负担。我国将如何加大力度继续破解“用药难、用药贵”?
目前,全国各地抗癌药降税降价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所有省份都全部实现挂网采购,并且纳入医保支付,保障了患者的用药需求。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总体来看,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预期的改革成效正在初步显现。“通过发挥以量换价的优势,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同时,一些非试点地区也实行价格联动,部分未中选品种企业也主动降价,争取试点以外的市场,药品价格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进程加速。25个中选品种中有22个是仿制药,仿制药市场份额迅速提升,一致性评价工作也持续推进。”
这次降价药品主要针对高血压、抑郁症、乙肝、肺癌等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价格平均降幅在52%,最高降幅达96%。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张抗怀提到,患者药费负担明显减轻。“常用的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它的零售价是39块多,这次执行之后它的价格就到了6块6,还有一些像治疗乙肝的药物,有一个药物叫恩替卡韦分散片,一盒的价格要200多块钱,现在的价格降到了17块多,所以说它既质量好,同时价格也比较低廉,这样对患者非常有意义。”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4月1日在11个城市全部启动,目前国家“团购”药品试点已经满月。截至4月14日24点,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数量达4.38亿片/支,总金额为5.33亿元,约定采购量完成进度达27.31%,大幅降低了患者药品费用负担,以中选的乙肝抗病毒仿制药恩替卡韦分散片为例,年用药费用将由9000元左右降至200元左右。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继续扎实做好试点组织实施,加强试点情况监测和指导,做好试点地区中选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保障,促进中选药品优先使用,让患者充分享受改革的红利。根据试点评估结果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优化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研究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药品短缺、涨价、垄断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赴14个省份开展联合调研,摸清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已搭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将提高短缺药品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完善用药管理、清单管理和停产报告制度。曾益新说:“现在,我们不光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短缺情况进行监测,最近还把监测的重任进一步拓展,也应该包括药厂停产的情况。我们会定期对出现容易短缺的或者已经短缺的药品进行梳理,对短缺药品实行清单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用药需求。”
为了缓解百姓“用药贵、用药难”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推动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推进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综合试点,建立优先使用激励机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用药衔接。同时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作为一个突破口,推动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进展。
薛海宁表示,加快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建设,率先实现疫苗、特殊药品和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一物一码,物码同追”,这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此外,还要做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合理用药、规范用耗材使用,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一系列工作,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