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毫米气垫式连续热处理生产线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正式点火启动。图为首台(套)气垫炉。受访单位供图
精深加工克难题
本报记者 李 纵 郑 壹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冷轧制造中心的生产车间,一台长达300多米的气垫炉正高速运转。
记者见到曹伟伟时,这位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设备运保中心的副经理正在调试设备。“这套自主研发的气垫式连续热处理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增加铝薄板产能5万吨,带动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增加产值15亿元。”
航空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薄板用材对表面性能要求近乎苛刻,不能有一点瑕疵,而气垫炉所生产的薄板因其稳定的性能被广泛应用。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冷轧制造中心经理赵启淞说:“气垫炉可以利用空气将薄板吹起来,使其保持平稳漂浮状态,并以均匀的温度进行热处理,避免出现上下抖动等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情况。”
今年7月1日,2400毫米气垫式连续热处理生产线正式点火启动。“这一项目可以有效解决高精铝薄板等新材料热处理装备‘卡脖子’问题。”赵启淞告诉记者。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对人才与技术的大力投入。”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何克准说,“我们拥有一支高水平研发团队,并与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船舶等领域。今年上半年,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显著提升。
近年来,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了关键装备技术的自主可控。“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向铝精深加工行业世界一流企业奋力前行!”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韦强表示。
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厂区里的精馏塔。受访单位供图
工业重镇谋转型
本报记者 翟钦奇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里,技术人员正在对一台刚下线的大力矩稀土永磁电机进行测试。“这台永磁电机转速可达到万分之一度每秒。”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锦智自豪地说。
“近5年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超过20%。”苏锦智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我们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200余万元,建设了创新平台,与高校紧密合作,产学研合作能力显著增强。”
在如今的包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一个日益现代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正在形成——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实现批量化使用、50吨级纯电动矿用车正式交付使用、4×2纯电动无人驾驶平板运输车定位精度达厘米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装备产品不断涌现。
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的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里,厂区干净整洁、厂房排列有序、精馏塔巍峨耸立,一个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在加紧生产。主控室内,45名主控人员正调整设备的装置参数。
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中华说,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料,曾几何时,中国高品质晶硅严重依赖进口。袁中华带领团队先后5次调整技术路线,为实现高纯晶硅的中国制造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包头形成了集科技、人才、金融及其他要素保障于一体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已实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装备行业8大门类全覆盖。
(贾婷婷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