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很多车企监测数据平台都存在信息不全的问题,甚至一部分车企数据平台形同虚设,这需要引起汽车企业重视,也是下一步加强监管的方向。”12月24日,以“深化大数据共享 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2020年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处长吴锋表示,安全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命脉,没有安全的新能源车市场就没有未来。
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2020年会现场。吴博峰 摄
随着新能源车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出行工具,这也使得新能源车产品安全问题关注度持续提升。
如何解决新能源车安全问题?大数据研究已成为重要途径之一。
火热的市场
经历短暂市场的低迷期后,新能源车市场凭借此前打下的良好基础,先于整体乘用车市场实现了正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新能源车市场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在刚刚过去的1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20万辆,同比增长104.9%。
按照当前发展速度推算,今年国内新能源车很有可能独立于整体车市,交出正增长的满意答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在年会现场表示,得益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较好地释放了新能源车的市场需求。新能源车市场逐步恢复常态,今年新能源车有望突破年销量历史新高。“从目前销量来看,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30万辆大关。”他充满信心地说道。
如果将此前新能源车市场比喻为发展初期,那么已经有着接近500万辆市场保有量的新能源车即将步入快速增长期。
当前,以电动化为基础的汽车产业正加速朝着清洁化的目标发展。今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这意味着,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等同甚至高于过去十年新能源车销量总和。
事实上,业内对新能源车发展抱有较大期待,与消费市场变化不无关系。
此前支撑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的很大部分来自对公市场。随着新能源车产品品质的提升,消费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认为,相比起今年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的增长,新能源车对私市场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更令人感到欣喜,这表明消费市场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在直线上升。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范围内新能源车对私市场销售同比增长了12.8万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车对公销售下降了11.8万辆。
那么,明年新能源车市场如何发展,销量是否还会大幅增长?叶盛基认为,整体车市的复苏,有助于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提升。2021年,预计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0%,全年销量大约在180万辆左右。
永恒的安全话题
“在智能网联化科技的赋能下,新技术向车辆安全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新能源车安全需要被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在谈及安全话题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月,美国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行驶途中发生自燃,顷刻间车辆被烧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一时间,关于新能源车安全性的讨论再度成为互联网热搜话题。
新能源车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年,仅因新能源车自燃引发的网络热搜就不下10次。
加强新能源车安全监管,无疑是降低事故发生的最好方式。
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周期后,新能源车推广初期的一批新能源车濒临淘汰边缘。受当时上市技术水平所限,数以万计的老旧车辆亟需安全监管。
吴锋认为,目前新能源车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和老旧车辆的增加,安全隐患还将不断加剧。
为此,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对大量在用新能源车实施接入管理,通过异常数据反馈、预警系统将防微杜渐,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表示,新能源车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会有相应的性能衰退,包括容量突然衰变、寿命衰退、电阻过大等一系列问题。性能衰退直接导致车辆安全性失效,集中体现在电池的热失控方面。
伴随着性能衰减,车辆数据可提前感知车辆的异常,为消费者发出车辆预警信息。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车358.56万辆,共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占整体新能源车保有量比例持续提升。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接入总量79.7%。
在车辆故障报警分析中,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故障占比最高,占比为53.4%;而需要驾驶员立即停车处理或请求救援的故障为13.75%。其中,车辆报警最多的为制动系统报警,占比高达24.1%。
调查显示,11月,上线车辆日故障率为6.26%,环比有小幅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预警系统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并不意味着汽车企业就此放任不管。记者从本届年会获悉,下一步工信部还将继续加强监管车企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
未来,如何加强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企业的联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测试,确保电池、充电桩产品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安全可靠,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水平,是全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挖掘的潜力
打通新能源车数据壁垒,不仅能提升车辆行驶安全,还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好的用车体验。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理事长张相木表示,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把握新能源车技术运行特征,进一步挖掘数字创造价值的潜力,打造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人性化产品。
在新能源车进入完全市场化之前,更好挖掘车辆行驶中的数据信息势在必行。
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对新能源车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充电服务是除产品维度外,激发消费需求的另一大因素。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新认为,发展新能源车实际上也是对充电服务网络的一次检验。充电网络的覆盖面和数量,直接决定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评价。“基于消费者的充电行为,充电桩可每10秒发送一次数据包,实时感知车桩交互情况,结合专业电池健康评估系统,为车辆电池检测提供参考。”他说道。
这样,在车辆充电过程中,相当于附加赠送了消费者一次电池健康体检。
近年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但消费者仍常常抱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
对于这一问题,数字化信息平台可以从建设端提升充电桩合理化布局,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沈建新认为,车联网平台贯通充电大数据,可以从建站规划、智能选址等方面进行科学化引导,结合消费者充电行为,为城市充电规划提供支撑。
以北京市为例,国家电网通过精准选址分析,挖掘缺口电量,充电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业内人士开始对用电环节表示担忧。实际上。通过对充电基础设施合理化配置,电力资源优化使用,用电量过大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未来,新能源车辆运行数据能否渗透到车辆保险、售后服务等领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将成为下一步业界探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