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三问新能源车安全|让消费者心理安全成为新能源车造车起点

时间:2020-12-01 13:21: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吴博峰)11月,新能源车成为了资本市场追捧的对象。

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造车企业股价纷纷刷新历史新高。其中,小鹏汽车市值突破500亿美元,一举超过本田汽车,进入全球车企市值榜单前十。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新能源车一骑绝尘,但综合各种因素,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热度与其实际表现并不相符。

目前,新能源车在产品品质、售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满意度评价。

今年质量月期间,由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试结果显示,纯电动汽车抱怨率为20.5%,同比升高了5.3个百分点,抱怨主要集中在续航焦虑、充电不方便、电池安全性等问题上。虽然新能源汽车在用户心目中的满意度日益提升,但在产品竞争力上并没有对传统汽车形成替代性优势。

新能源车研发还需加把劲

新能源车已成为汽车市场重要一员。在2020广州国际车展上,新能源展车就有142台。吴博峰 /摄

“新造车品牌是传统汽车的颠覆者。但是他们如今的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盈利水平都远不如传统巨型车企的一个零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对新能源车发展充满期待的同时,也要用冷静眼光看待其发展。

事实上,新造车品牌也是新能源车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新能源车市场化发展以来,诸如“弯道超车”“未来引领者”等热词始终伴其左右。而这种过高的期待,多少遮盖了当前市场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汽车产品来说,无论何种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辆,都需要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具备产品可靠性,才能最终赢得市场认可。以传统燃油车为例,全球主流车企明星车型均经过多次迭代,甚至不乏超过十次以上升级换代的车型,车辆综合产品力才变得越来越有保障。

而新能源车目前还处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不断尝试的市场初级阶段,与传统燃油车成熟的研发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便如此,对于汽车这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而言,依然无法保证每一款产品都能做到万无一失,事实上,新能源车型更是如此。应该说,这也是新能源车产品召回事件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今年上半年,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车企实施新能源车召回。其中,多起召回与动力电池安全引发的事故有关。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浙江豪情召回2019年9月12日至2020年8月22日生产的2021年款国产极星2首发版纯电动车;因“断轴门”而名声大噪的理想汽车宣布召回共计10469辆旗下车型,以降低消费者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的概率。

接连发生的召回事件提醒着人们,新能源车离真正成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李万里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新能源车召回次数的增长一方面体现出车企召回主动性的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新能源车产品质量还有待提升。

未来,汽车企业应将产品质量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整车路测试验和引入先进技术,在研发阶段及时发现并消除质量缺陷,以保障产品可靠性。

在产品层面,当下的新能源车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记者注意到,新造车品牌旗下产品较为单一,几乎均为SUV车型,鲜有轿车和MPV车型身影出现。

以近来资本市场表现活跃的理想汽车为例,其品牌旗下仅有理想ONE一款新能源车,一款车型打天下的做法在传统汽车市场中实属罕见。但即便仅有这样一款车型,也无法保证最大限度消除产品质量隐患,这就需要企业高度正视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售后服务保障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1月27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表示,在11月底前新增包括大连、三亚、贵阳等在内20个城市实施免费充电,以期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更完善的充电服务保障。

这则消息,引发消费市场普遍关注。

售后服务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关心的话题。售后服务市场发展进程,关系到消费者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的体验感受。

众所周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以纯电动车型为主。因此,在不少消费者心里,没有相对成熟完善的充电配套设施,购买新能源车时,就难说有足够的使用安全预期。

中国充电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数量为27.9万台,同比下降32%。

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却正在放缓。

为了改变充电设施不足问题,一些车企也在尝试通过换充电等服务来为车辆使用提供便利。

比如,蔚来汽车推出充电车服务,解决车辆续航不足问题。但如此点对点的服务,服务范围和效率方面令人存疑。

新能源车消费热度持续提升,但如何营造更好的新能源车使用环境,从目前来看,似乎还没有足够完善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车保险引关注

如今,新能源车已成为汽车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6万辆,创10月单月历史新高,销量同比增长104.5%。按照当前发展速度推算,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即将突破500万辆大关。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密集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李万里预计,未来新能源车占整体新车市场销量比例会快速上升,相信2021年就能看到明显变化。

虽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传统车险还缺少针对新能源车的保险产品,新能源车至今仍普遍沿用燃油车保险体系,让不少潜在新能源车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保障,产生担忧。

新能源车最重要的就是动力电池,占整车价值比重较大。一旦动力电池意外受损,就得更换电池,而电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了解,一辆价值15万元的新能源车,更换电池成本在6万元左右。如果出现意外,没有特定保障,过高的维修成本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忧虑。

早在2016年,工信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保险公司尽快开展新能源车风险专属保险产品。遗憾的是,该政策发布后并没有相应措施跟进。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此前由于市场保有量不高,新能源车保险迟迟没有推出。考虑到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现在必须要推出新能源车专属保险产品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推出新能源车专用险,会提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这对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意义重大。”他说道。

9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丰富相关车险产品,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驾乘人员意外险、机动车延长保修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等创新产品。

不难看出,《意见》对问题的指向十分明确,只有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才能给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车型,提供有效的“定心丸”。

总体来看,市场对此反馈相对积极。记者了解到,中国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正在对新能源车保险展开研究。政策的有力推动,加上市场保有量的提升,让保险行业开发针对新能源车保险产品有了更大动力。

未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车动力优势、智能网联化技术日渐改善,产品的可靠性也会有更大突破。在此基础上,新能源车专属保险等保障措施的推出,将为人们购买新能源车构筑更稳定心理屏障,或许在这样的格局下,新能源车会迎来更好发展。

  • 上一篇:聚焦网络安全 构建车联网安全生态
  • 下一篇:因缺少使用场景 近五成车主不待见这些科技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