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随后,各地方政府、汽车厂商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农村推广、应用。目前市场层面已有立竿见影之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9.3%,为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近11万辆,同比增长25.8%。
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与2009年首次“汽车下乡”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家层面没有提供资金支持,改由企业主动让利,先后两批、共46款车型平均让利2000元-5000元,多则上万元。参与下乡的车型均来自自主品牌,售价从3万元-10万元不等,配置丰富、性价比高。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拓展农村市场是大势所趋。由于补贴政策的退坡、市场的疲软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9.3万辆,同比下降36.3%。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曾多次呼吁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此时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2019年达到1.6万余元,为出行方式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农村地区摩托车、两轮电动车、三轮、四轮农用车数以亿计,这些交通工具支撑近6亿农村人口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其转型升级,助推农村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增长点,并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新蓝海。以 “微型电动车之城”柳州为例,这座300万人口的城市,微型电动汽车累计销售了6.5万辆,达到每百人2辆的水准,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车企能充分利用好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东风,将有望拉动新能源汽车千亿级的市场增量。
要让新能源汽车在乡间大道上纵横驰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当务之急是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农村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极为有限,对产品质量缺乏信心,且普遍存在里程焦虑、维修保养方面的担忧。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是对农村居民进行科普、宣传的极佳机会,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新能源汽车技术、产品及政策,组织企业集中开展新能源汽车试乘试驾活动,提升农村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驾乘体验和认知,营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浓厚氛围,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其次是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目前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极为匮乏,乡镇几乎一片空白。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开州区,是个有着168万人口的行政大区,却仅在城区有1个充电站,而且主要用于新能源公交车充电。县乡区域充电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释放。全国多个省市正在加快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像广东计划今年年底前建成充电桩超万个,形成新能源汽车“走遍珠三角、通达各地市”的充电网络,为新能源汽车触达农村区域提供保障。青岛今年的充电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并鼓励充电运营企业推出充电服务优惠措施。
第三,要开发适合时下农村需求的车型。此次下乡的车型,与目前一二线城市主打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同,以A00级车型居多,无论是智能配置还是续航里程都有所缩减,这种适当“减配”,也相应降低了成本和售价。但是,这样的车型是否就是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企业不能想当然,应该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更多了解时下农村居民真实的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第四,下乡政策长期化。本次新能源汽车下乡从7月到12月,只有半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仅仅靠几场专场活动,要撬动农村这一广阔的大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行业长期的推动,需要汽车生产企业的不断努力。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长期化的基础上,再借助市场化手段促使车企持续开发、推出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车型,才能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普惠初衷。(中国消费者报 刘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