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长期医疗险扎堆上市

时间:2020-09-16 14:05: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    随着健康险新规及相应政策落地,平安健康、新华保险、人保健康、太保寿险等保险公司近期先后推出了保证续保期间超过6年、费率可调整的长期医疗保险。在比拼保障、价格、服务外,“网红百万医疗险”又比拼起了年限。

与短期医疗险产品相比,长期医疗险产品有何特点?什么人适合长期医疗险,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呢?

保险专家指出,买不买长期医疗险,要结合自己的年龄、身体情况以及需求等综合考虑。

产品扎堆上市

9月10日,平安健康险公司推出保证续保20年的“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产品。e生保延续了平安健康百万医疗险的产品特色。该产品每年可享一般医疗保险金200万元,120种特定疾病保险金200万元,保证续保期间总限额800万元;投保年龄覆盖0-55周岁,年免赔额1万元外,在保障范围内100%赔付,保障范围涵盖住院医疗、住院前后30天门急诊及指定门急诊医疗。此外,还享有费率优惠、专案管理服务等特色权益。

而在此之前,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寿险、人保健康也分别推出了长期医疗险产品——康健华尊医疗险、安享百万医疗险和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保证续保期间分别为10年、15年和终身。

记者注意到,太保寿险的安享百万医疗险产品若当年未发生过理赔,下一年度保额将有机会提升,一般医疗保险金、特定疾病医疗保险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的年给付限额分别增加20万元,最高可分别增加至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105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不设免赔额,责任内百分之百赔付。

在产品之外,各家保险公司还打起了增值服务牌。例如,安享百万医疗险为客户提供特定疾病及重大疾病就医绿通服务、质子重离子治疗、重疾二次医疗服务、不限次全国住院垫付服务,同时将重症监护病房保险金、ECMO等保障写进了合同内。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更是推出了专人专案管理服务,涵盖发现、治疗、随访。

保费3年可调

2016年,凭着低费率、高保额、保障全的特征,“百万医疗险”一举成为“网红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数据显示,2019年医疗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42亿元,同比增长32%,占健康保险总保费的34.6%,其中约80%为短期险。

不过,短期险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一方面,由于彼时保险公司无法调整产品费率,为应对未来的医疗通胀和医疗技术进步导致的医疗费用高企,险企往往只能用停售老产品升级新产品的模式来开发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担心保险公司随意停售保险产品导致其未来无法获得非常必要的医疗保障,只能选购费用高昂的重疾险来应对疾病风险。因此,有关长期医疗保险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可以在保险产品中约定对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2020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事项通知》,明确了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的基本要求与原则——首次费率调整时间应当不早于产品上市销售之日起满3年,每次费率调整的时间间隔不得短于1年。

《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事项通知》发布后,头部寿险或健康险公司纷纷研究开发保证续保期间超过6年、费率可调整的长期医疗险。这些上市的长期医疗险产品最大的特点是保证续保时间长,费率可调整。

由于顺应了消费需求,长期医疗险上市后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以安享百万长期医疗险为例,该产品于8月25日零点上市,仅用7天时间就吸引了120万客户投保,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

天风证券非银团队认为,长期医疗保险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的刚需,未来保费增量可期。

选择要因人而异

随着越来越多的长期医疗险产品面世,消费者是否该将短期医疗险改为长期医疗险?是否还需要购买重疾险?长期医疗险又该如何选择呢?

水滴保险研究院资深保险分析师赵亚鹏认为,短期医疗险稳定性差,重疾险又太贵。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的消费者而言,长期甚至终身保证续保的医疗险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也有保险业人士认为,长期医疗险相较于目前常见的6年期保证续保医疗险,最大的优势在于规避了停售的风险。如果不停售,两者的区别不大。而且,大多数的短期医疗险在保证续保期满后,不需要审核就可以继续进入下一个保障周期。而目前上线的几款产品,在保证续保周期满期后,都是需要重新审核才能投保的。因此,年龄较小或者对自己健康有自信的人,可以选择短期百万医疗险,产品选择空间更大,费率更稳定,而且即便产品下线也可以转投其他产品;年龄较大或者身体不是很好的人,建议选择长期医疗险。

某外资保险公司代理人对记者表示,虽然长期医疗险保障程度有所增加,但其最主要的作用仍然是报销医疗费用,弥补社保报销比例不足的缺口。重疾险是在确诊约定疾病后,直接给付合同约定的保额,除了疾病治疗费用外,还可以弥补因疾病导致的收入受损、术后康复等费用。因此,长期医疗险会给重疾险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对于部分高收入人群来说,重疾险不可或缺。

  • 上一篇:北京银保监局:购买养老保险应“三步走”避免“被坑”
  • 下一篇:监管部门发出持牌监管信号 加入网络互助应防三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