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 互联网平台催生的新就业形态,推动了社会化用工朝着多样化和多渠道方向迈进。9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用友薪福社发布了《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全面总结了社会化用工的定义和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模式及效果。
促进新个体经济、支持新业态就业与灵活性就业,已成为 2020 年初疫情稳定后政府“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以新业态灵活性用工为代表的社会化用工群体逐步发展壮大,营销、服务等部分都应用了社会化用工模式。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表示,社会化用工这一新业态用工模式能够实现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资料图片
杨志明认为,数字经济崛起,改变了传统产业。未来用工方式,从需求上,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从供给上,由无限用工向有限用工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表示,由于社会化用工的趋势,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提出了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去平衡人力资本配置和劳动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体,如何去平衡自由工作和长远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人力资源机构,如何去平衡规模扩张和专业深化之间的关系,都是下一步要研究的重点。
用友高级副总裁徐洋从社会化用工的社会意义及商业创新角度,对社会化用工的概念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解析。参与了报告调研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赵磊博士结合几个月的调研经历对社会化用工进行了全面解读。
本次发布会除了《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外,还发布了2020年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和文娱行业四个行业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