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同仁堂开出草原上的脱贫“药方”

时间:2020-12-28 10:07: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18年,收购500万元中药材,100家贫困户235人顺利实现脱贫;2019年,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开展规范化种植培训,中草药种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2020年,摘帽不摘责任,延续帮扶政策、探索增收渠道,持续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当地中草药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000亩增加到近20000亩,产业初具规模。

2020年10月中旬,当地农户在同仁堂的技术指导下开展中草药庭院经济试点工作。

3年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累计在对口帮扶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镇投入近3000万元,帮助近千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真力、出真招,高质量完成了扶贫目标任务。来自北京同仁堂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在广袤的草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500万元订单解贫困户燃眉之急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镇属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按照北京市国资委、同仁堂集团公司京蒙对口帮扶合作任务要求,2018年5月,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与兴安盟行政公署签订《扶贫合作框架协议》,承担了新林镇的对口扶贫工作。

科技发展集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带队调研,成立对口帮扶执行小组、不断完善扶贫方案……一系列的工作就此展开。

“刚到当地,我们就发现村子外的野地上遍布着大大小的土坑,那是村民们挖野生药材留下的。”对口帮扶执行小组成员秦敬波回忆道,新林镇一个特困户像这样辛苦一年,全家收入也才2000多块。虽说住上了政府给盖的房子,但家具、家电都是90年代初的样式。未来在哪?怎么脱贫?他们真的不知道。

调研情况呈报后,扶贫领导小组决定,当年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在当地定向采购500万元的中药材,切实帮助贫困户增收。一筐筐筛选后的药材搬上车,一沓沓购药款发放到乡亲们手里。当晚,豪放的草原人民又唱起了高亢悠扬的草原民歌,很多人家中飘出了酒香肉香!当地一位干部感慨地说:这就是希望的味道!

据统计,这笔订单为这些贫困户每人至少增加了1500元的收入。扶贫第一年,帮扶100家贫困户235人实现脱贫的初期目标就实现了。

助力打造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

当地野生药材资源十分有限,不足以长时间支撑大批量采购。接下来的扶贫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呢?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新林镇坡缓、多雨、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赤芍、防风、柴胡等道地药材的生长。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在对当地各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实现扶贫“所需”和自身“所能”的精准对接。因地制宜为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2018年8月2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到当地考察中药材种植情况。

中药材种植产业要长足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是方向,销路是关键,科学技术管理是支撑。为此,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决定采用“当地政府组织农户种植+同仁堂按需高于市场价收购+种植技术帮扶+销售渠道拓展”的帮扶模式,助力新林镇打造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

科技发展集团先后多次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王文全教授到当地开展系列培训。公司的技术人员更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从取籽、育苗开始教授规范化绿色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贫困户药材种植技术和自我发展能力,困扰种植户多年的“种源”“除草”“化肥农药”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一大批种植能手也在技术对接中脱颖而出。新立村的药材种植大户朱祥君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小朱的20亩赤芍,按照同仁堂的培训指导,利用自家羊粪腐熟做成农家肥,开展了生态种植模式。种子收入由原来的3万元翻了5倍还多,待到明年起货,根的价值更能达到60多万元。

有了稳定的销路和同仁堂规范化种植技术的跟踪指导,药农的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药”帮忙、“药”致富,很多农户纷纷加入中药材种植行列,小小药草长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性产业。而且,通过“道地药材”品种人工驯化种植,有效地减少了滥挖滥采现象,保护了当地生态资源,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融合并进。这就是同仁堂为草原开出的“脱贫药方”。

草原药农植入“同仁堂标准”

“一定要控制好株距,注意合垄力度”,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镇,在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秀才家院子里,来自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的秦敬波正在对庭院栽种赤芍进行技术指导,俩人蹲在田垄间,熟练地将赤芍苗插进地里,覆土、压实。不一会儿,一垄赤芍苗就栽好了。

“优中选优的种苗,同仁堂量身定制的庭院栽培计划,像高秀才这样刚走出贫困的家庭,足不出户就又多了一亩‘增收田’。大家对稳定脱贫更有信心了!”新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天智表示,刚拔掉穷根的新林镇基础仍然薄弱,感谢同仁堂帮着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共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家就是靠着这‘幸福草’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高秀才举着赤芍苗接过了话茬,“以前种大田,年头好的时候一亩地的收入也才500块钱,现在改种赤芍,生长期长点,但是籽、根都能卖钱,平均每年能有10000块钱的收入。这次听说同仁堂帮着镇上试点开展庭院种赤芍,我早早的就报了名,还提前照着以前跟同仁堂专家讲的种植要点深翻了土地、施了农家肥。下一步,我想自己再加把劲儿,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与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同仁堂带给我们的变化,不仅仅是从零星散户几千亩发展到现在20000亩的种植数量变化,更重要的是种植的标准规范了,质量意识提高了。”李天智镇长说,这为全镇中药材规范化绿色种植按下“快进键”。大家按照同仁堂讲授的最新种植技术,采用生态、绿色种植模式,不仅收益高了,还种出了大家抢着收的好药材。

9月,定向采购自新林镇的12万公斤柴胡、5000公斤苍术、2.3万公斤赤芍陆续抵达科技发展集团位于北京昌平的药材储备区;10月12日,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专家团队再赴兴安盟新林镇就当地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答疑解惑;下一步,将协调同仁堂研究院对当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对新林镇如何种出更优质药材进行进一步指导。(宝文)

  • 上一篇:着力解决“看病难” 分级诊疗是主要手段与目标
  • 下一篇:湖北:严查“处方药不凭处方销售”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