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吃糖可致瘾?糖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时间:2020-11-12 14:27: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燕明)近日,有多家网络平台刊载了有关糖堪比毒品的文章。有文章甚至称,糖虽然能够让吃的人心情愉悦,但对于身体却相当于一种“慢性毒药”,甚至比毒品的危害还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崇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糖是人体的三大营养源之一,人体总能量的55%至60%来自糖,具有供给机体能量、构成神经组织成分、保肝解毒、抗生酮体等生理功能,但过量摄入食糖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吃糖可致瘾,但糖瘾与毒瘾的致瘾程度有很大差异,戒除难度相对较小。说糖的危害比毒品还要大,这就夸大糖的危害了,实际上糖对人体的危害与烟酒相差无几。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糖瘾、烟瘾、酒瘾还是毒瘾,都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会出现依赖性、强迫性现象,会产生戒断反应。因此,人们一定要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避免食糖成瘾的情况发生。

果糖更易导致人体肥胖

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孙燕明 摄

吴崇明介绍,糖类是在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又叫作碳水化合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是指不能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按照分子中碳原子的多少可分为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六碳糖中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对人体营养最重要,是人体获得能量的最主要来源。蜂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奶制品、面包等食物中均含有半乳糖。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主要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存在于甘蔗、麦芽和奶制品等食物中。

多糖是指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它们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呈胶体状,均无甜味,很容易与单糖区分。按照多糖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动物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微生物多糖如茯苓多糖,海洋生物多糖如几丁质。其中,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最重要。

“人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大米、土豆、红薯等食物中都含有较多的淀粉,是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营养物质。”吴崇明表示,糖原是人体内贮存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及肌肉中,可在机体需要时提供能量。水果、蔬菜、豆类、杂粮等食物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可以在人体肠道中吸附有机物和无机物供肠道正常菌群利用,维持正常菌群的平衡。此外,纤维素还可以促进排便。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金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糖能够被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双糖需经消化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多糖需经消化酶逐步分解为双糖、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多糖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的功能。

他同时强调,近年来,果糖对人体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与蔗糖、葡萄糖能够大规模转化成 糖原 不同,会引起血尿酸上升导致高尿酸血症。果糖不依赖胰岛素直接进入细胞内代谢,更容易造成人体脏器内脂肪的沉积,导致肥胖。此外,果糖也会导致血压上升、动脉硬化等。

吴崇明表示,无论是单糖、双糖还是多糖,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只要是在适量的摄入范围内,它们通常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一旦过量就会打破人体内的糖稳态,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体内糖稳态失衡会产生多种危害

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成人摄入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糖量应控制在当日摄入总能量的5%,而成年人每天需要2000千卡的热量,糖分就应该小于100千卡。而1克糖的热量是4千卡,人体每天摄入的糖分不应超过25克。

据权威机构调查,每个中国人每年会吃下19.6千克的糖,相当于每天吃50克,是世卫组织推荐量的2倍。

我国儿童青少年糖摄入量中位数为每天3.6克,高于每天25克的比例占10.7%。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青少年糖摄入量相对较低。

“糖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一旦体内糖稳态失衡,就会产生多种危害。”吴崇明表示,首先,糖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物质;其次,糖具有结构功能,细胞结构中有些蛋白质、脂类是与糖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和糖脂,它们都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另外,糖还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如香菇多糖、茯苓多糖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人体内缺糖就会引起低血糖,会出现头晕、心慌和饥饿感,以及多汗等症状;人体内严重缺糖还会出现低血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他进一步说明,糖是一种纯热能物质,含有高热量,但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被称为“空的卡路里”,即除了产生能量以外,不含有任何营养素。人们过量摄入食糖,除了导致发胖外,还会使人上瘾。糖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糖分影响体内激素,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就会出现肚子饱了还想继续吃的情况;糖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酒瘾一样,喜欢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

李金表示,人们过量吃糖会导致很多代谢性疾病,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但往往都是在摄入糖剂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发生,比如每天摄入150克以上。少量的糖摄入,目前还没有被证实会造成很大的健康危害。

应主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

专家提醒人们应主要控制食物中的添加糖。孙燕明  摄

“人们每天吃主食含糖量较高,每天喝饮料含糖量更高。”李金介绍,每100克白面包中含10至20克左右的白糖;1瓶50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高达52.5克,1杯200克纯果汁含糖32克,1瓶340毫升乳酸菌饮料含糖51克。在含糖饮料中,存在的糖是单糖和双糖,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身体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人们应主要控制食物中的添加糖,特别是加工食物和含糖饮料中的添加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除了添加糖之外,还包括蜂蜜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即使是无添加的鲜果汁,其中的糖也存在健康风险。因此,人们能直接吃水果就不要喝果汁,选择零食、外卖时尽量选择“无蔗糖、无糖”选项。

吴崇明表示,除了直接使用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作为食品甜味剂外,各种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淀粉也是人体摄取糖类的主要来源。科学研究证明,大量摄入富含淀粉的食物,如面粉、米饭、马铃薯等,会迅速提高人们餐后血糖水平,对人们的糖代谢能力造成冲击,同时过多摄入的糖分在超过人体需要的情况下,会被肝脏代谢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最终也会导致肥胖。人们需要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减少淀粉类食物的摄入,增加肉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均衡的营养才是保证健康的基石。

他特别强调,为了保持人体内的糖平衡,保持健康的身体,应减少糖的摄入。但同时,吴崇明提醒大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应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糖的摄入,避免突然减糖引发低血糖症;可适当用粗粮代替细粮,减少主食中糖的摄入;尽量不要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可用白开水代替;不要食用含人造糖的食物;少吃含糖量高的糕点、蜜饯等食物;烹饪菜肴时尽量不要加糖。

●相关链接

糖精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日趋严重

中国糖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糖精的产量与消费量迅速增加,挤占很大一块食糖消费市场。

在食品行业中,糖精超限量、超范围使用的问题日益严重。到1998年,全国内销糖精量达到13220吨,除掉非食品工业用糖精约2000吨外,食品工业用糖精量约为11220吨,约相当于500万吨蔗糖的甜度。

同时,在全国食品加工业所用甜味剂中,糖精占62.5%,其中尚不包括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其他化学合成甜味剂。

李金介绍,糖精也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比蔗糖要甜200至500倍。糖精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属于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它除了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如食用较多时,还会影响胃肠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造成食欲减退。

2007年,卫生部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婴幼儿食品不得使用糖精。 (孙燕明)

常吃口香糖容易导致龋齿

时下,有些儿童青少年喜欢吃口香糖,对身体健康是否会造成危害?

吴崇明解释道,口香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胶体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入口中嚼咬的糖。它含有糖精、色素、香料、抗氧化剂等成分,在细菌的作用下既能形成一种高黏性不溶于水的多糖物质,黏附于牙齿表面,进而形成牙菌斑,又能发酵产酸,使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溶解导致龋齿。

他表示,口香糖还含有增塑剂,有微毒,吹泡泡的过程中不断吐舌、伸舌、习惯性用一侧牙齿咀嚼,会使颌面部发育不均,造成牙颌畸形。幼儿吃口香糖易误吞到食道或支气管中,会导致生命危险。 (孙燕明)

  • 上一篇:“陇原护老”为银龄老人织就保健食品“安全网”
  • 下一篇:陕西出台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