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讯(记者孙蔚)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数字化医疗生态场景不断丰富,布局日趋完善。疫情的暴发进一步促使各级政府多项新政出台,激发了医院和医生对线上诊疗服务的重视和供给,数字化医疗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拐点。
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19年底,我国数字化医疗用户规模已接近移动互联网总用户数的七成,达到6.2亿。腾讯大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初期,用户对数字化医疗话题关注度较疫情前平均关注度增长超11倍。
业内人士坦言,数字化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政府的鼓励及重视。在医改不断深化和“互联网+”双重推动下,数字化医疗服务范畴进一步扩大,加速了医疗、医药、医保在线上的“三医联动”。
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化医疗行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上线提供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公立医院,从疫情前的170家迅速增至1000余家;与此同时,线上平台注册医生也突破100万人。据腾讯大数据统计,疫情以来,共有5000+专家参与线上直播,总计时长突破7000小时,全国共有3万医生通过腾讯微医平台参与线上义诊,为122万人次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服务。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吴淳表示:“数字化医疗在疫情后如要实现爆发式增长,尚有待政策、医疗系统、药械企业、数字化平台和消费者群体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实现。”他建议数字化医疗生态中的参与企业,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制定渠道战略,关注用户需求,夯实产品与服务水平。
数字化医疗未来可期
据吴淳介绍,波士顿咨询公司将消费者的数字化医疗旅程分为“了解信息”“远程问诊”“线上购药”“疾病管理”四大主要场景。其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数字化医疗的用户在“了解信息”方面已超过六成渗透率,“疾病管理”则不足一成,而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主要诉求以及被满足程度会对渗透率有较大影响。“了解信息”场景渗透率最高,是数字化旅程关键起点。报告显示,63%的消费者从线上了解保健养生、疾病诊疗等相关信息。在多元渠道中,社交平台与搜索引擎成为核心。高达50%的消费者通过微信公众号主动关注信息,朋友圈与微信群39%与29%的渗透率,显示出社交平台对消费者初期影响的重要性。
“远程问诊”已获消费者认可,现阶段仍以轻急症为主。随着远程问诊的不断普及,其便利性与灵活性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更多轻急症患者的症状便于确认且能够得到购药指导。现阶段,远程问诊仍存在医生少、支付难的情况,场景渗透率仅为21%,未来具备巨大的提升空间。
“线上购药”以保健品与医疗器械为主,更看重品牌与知名度。报告显示,线上购药渗透率目前已达到31%,以西药类滋补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等非处方药类为主,占比分别为47%和44%;处方药(如降压药、降脂药)占比较低,仅为14%。同时,品牌知名度与口碑依旧是影响消费者线上购药选择的重要因素。
“疾病管理”渗透率仍然最低,专业性、服务功能及体验有待完善。报告显示,现阶段疾病管理场景渗透率仅为8%,拥有巨大的开拓潜力。患者主要通过医生和数字化医疗平台推荐使用疾病管理服务,更看重平台专业性、服务功能性和体验。在全部消费者中,慢病和重疾患者对于疾病管理服务需求高,但前者渗透率(约10%)远低于后者(20%-30%)。
患者行为方式各有差异
调查显示,在各种场景下,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症状的患者在参与数字化医疗的进程中,行为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六大典型消费人群——青中年保健爱好者、银发养生族、育娃宝妈、青中年轻急症患者、慢病患者、重疾患者的场景渗透率均高于人群整体平均。
青中年保健爱好者对西药保健品关注度高并积极尝试,以提升免疫力或修复身体机能,如关节保养、防止脱发等,有52%的人会选择在了解信息后直接进行线上购药。
银发养生族依赖社交分享和推荐,关注免疫力提升与营养补充,中、西药保健品均会购买,如温度计、血压仪等家用医疗器械,以及补充营养、延缓身体机能衰老保健品等。
而50%的宝妈会在了解信息后进行远程问诊,35%的宝妈在问诊后继续在线上选择大平台购买药品,中药非处方药与西药保健药品成为宝妈网购药品的Top2。
因问诊时间灵活与线上医生资源丰富,青中年轻急症患者为避免挤门诊而借助线上渠道,同时31%的青中年轻急症患者在远程问诊后会进行线上购药。
慢病患者则以复诊续方购药为主。而对于病情复杂的慢病患者,他们更需要医生熟悉病史,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此,提升慢病患者情况追踪能力及长期服务水平,成为数字化医疗行业更好服务慢病患者的关键。
对于重疾患者来说,跨区域从线上寻求和比较各路名医的不同诊疗方案成为其重要的群体特征。因必要的线下检测诊断难以搬到线上,故这一群体将长期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