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工业健康转型及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益生菌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增长较快、创新密集的产业。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熟知的保健食品之一。日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专家学者,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完成了《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类)科普宣传》项目,对益生菌及真菌类的科学知识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国消费者报讯 自今日起,本版开设“科学解读益生菌及真菌类保健食品认知误区”栏目,分期刊登益生菌及真菌类科普知识,科学传播益生菌的功效,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保健食品成为消费者选购的焦点。益生菌及真菌类保健食品作为保健食品中的重要门类,消费者在选购和食用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地消费这两类保健食品,201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委托承担了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类)科普宣传研究项目。经过业内专家多次讨论、修改并征求行业意见,梳理出“益生菌及真菌类保健食品认知误区”,并进行了科学解读。
误区一: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不可以替代药物治疗疾病。《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药品和保健食品具有明显区别,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保健食品则是适合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疾病状态下食用保健食品应当遵照医嘱。
误区二:长期食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会产生依赖性
长期食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会产生依赖性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我们知道,保健食品是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食品。摄入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可补充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与种类,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产生更多的有益代谢产物,发挥有益作用。截至目前,尚未见有因长期食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使肠道丧失有益菌繁殖能力而产生依赖性的研究报道。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