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新冠病毒可气溶胶传播,防护应注意什么?

时间:2020-10-15 07:55:56

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轩)新冠疫情蔓延以来,各地卫生部门始终提示公众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不过,新冠病毒是如何排放到空气中缺乏实证,尤其对于新冠病毒能否通过气溶胶传播始终存在争论。

近期,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对新冠患者呼出气体及环境空气中病毒检测,证实了新冠病毒可通过呼吸排放,且揭示了气溶胶传播扩散新冠病毒的事实。

首次证实呼吸是新冠病毒重要传播方式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美国传染病学会的旗舰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9.055)杂志上发表题为“COVID-19 patients in earlier stages exhaled millions of SARS-CoV-2 per hour”(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每小时呼出上百万个新冠病毒)的文章。该研究首次证实人体呼吸是重要的新冠病毒排放传播方式。

北京大学在官网上发表了该研究的主要内容。

北大环境学院要茂盛教授与合作团队北京市朝阳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招募了近60名新冠患者(境外输送的和北京本土病例),15名健康人群以及部分非新冠呼吸系统感染人群,通过利用北大团队以前发明的呼出气采集方法,收集了这些人群的呼出气冷凝液。团队进一步利用RT-PCR(核酸扩增)发现,早期新冠患者通过呼吸排放大量新冠病毒,每小时排放高达几百万个。

团队研究发现,新冠患者呼出气的新冠病毒阳性率约27%(总样本量n=52),而新冠患者的所处环境相关物表的阳性率只有5.4%(总样本量n=242)。此外,团队对医疗环境、隔离酒店环境空气中的新冠病毒也做了检测,在部分样品如卫生间空气也发现了新冠病毒,浓度高达6000个病毒每立方米,但由于医院通风等措施,导致空气中新冠病毒浓度偏低,低于RT-PCR检测限。

北大团队过去利用同样的方法,采集并检测到了流感患者呼出气中的流感病毒,而该项研究首次证实人体呼吸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新冠病毒排放传播的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马建新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教授要茂盛为唯一通讯作者。合作作者还包括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齐啸等、北京大学研究生陈灏轩、李心月、张璐,以及地坛医院、加州理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辛辛那提大学、昆士兰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冠专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据了解,该文章发表的期刊在传染病领域所有期刊中一直处于最有影响力的前三名。

证实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传播距离更远

早在疫情蔓延早期,各地卫生部门已经提示公众,通过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播。那么,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马建新告诉记者,对于新冠病毒的空气传播方式,以往都是基于经验推测,并没有实际证据。“之前采集的多是痰、鼻咽拭子等人体标本,这次研究直接采集患者呼出的气体,检测到其中的确有病毒的存在,是直接证据。”

此外,业界对于新冠病毒具体的空气传播方式,此前一直存在争议。

马建新介绍,确切定义空气传播,可分为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较远距离的气溶胶传播两种。到目前为止,大多认为新冠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即较大的液滴;相比之下,气溶胶是更小的微粒,传播距离更远。对于新冠病毒能否通过气溶胶传播,业界没有定论。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团队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这一点。目前,多数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关于新冠病毒传播的指南中均提及了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我国在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出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但是,不同国家的公共卫生部门尚未就新冠病毒是否能够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达成一致。

据北大官网介绍,我国科研团队此次研究发现,患者呼出气中,大部分颗粒都小于PM2.5 (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进一步揭示了气溶胶传播扩散新冠病毒的事实。

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

相关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超过16小时。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气溶胶在多种环境或场所中传播,如餐厅、公寓间、公共汽车等。且新冠病毒气溶胶在适当的生物、物理和环境条件下可通过呼吸到达ACE-2受体所在的呼吸道系统,并引发肺部感染。已有多种动物模型研究证明新冠病毒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仍可进行传播并在呼吸道中复制。

它还意味着更远的传播距离。

“国外认为气溶胶的有效防护距离在1.8-2米左右。此外,密闭空间中如果产生气流,也容易带动气溶胶传播。”马建新说。

追问:面对气溶胶传播,现有防护是否应该调整?

上述中国疾控中心相关团队提示,当感染者在场时,密闭、拥挤和通风不良的环境可能提高病毒气溶胶传播风险。

其列出了与气溶胶传播相关的密切场所。

其中,风险程度等级为高的场所包括医疗机构、实验室,暴露情况为经常产生气溶胶的封闭环境如ICU、病房、手术室及开展病毒检测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实验环境,重点人群为医护人员、病人、采样人员和实验室专业人员。其给出的防护建议为,佩戴符合安全标准和需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医用或N95口罩、防水防护服等);使用紫外线系统、电离装置或空气过滤装置(HEPA)净化空气;避免病人、探视者或其他工作人员无故接触到病毒相关物;减少护理过程中不必要的病人接触;在适当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下操作(PC3、BSL3及以上)等。

公共交通工具、军舰、公共卫生间(如:酒店、商场、街市、医院等)的风险等级为中。暴露环境为封闭和拥挤的环境(如:地铁、飞机、游轮、巴士、火车、航空母舰等)或军舰,重点人群为乘客、驾驶员、士兵、使用卫生间者。防护举措包括佩戴口罩、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减少使用中央空调、马桶冲水时盖好马桶盖等。

风险程度为中低的场所,包括人员集中的密闭或半密闭场所(如:商场、酒吧、餐厅、俱乐部、酒店、银行、会议室、电影院等)、办公场所、住宅卫生间、共同生活人群(如:监狱、军营、教堂等)、相对弱势的共同生活人群(如: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流动人口(如乞丐、拾荒者、贫民窟居住者等),重点人群为这些场所中的顾客、工作人员、家庭成员、囚犯、军人、信徒、儿童或老年人、健康状况欠佳的贫困人口。防护举措包括佩戴口罩、减少社交活动、避免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的空间聚集、人员过多时进行限流、减少现场会议、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增加援助和资助机会(保证生活基本品补给,如有条件补充营养)等。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 上一篇:门急诊封顶线明年提至4500元
  • 下一篇:94%患者认为关节疼痛是严重或中度健康问题 骨关节炎全病程管理体系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