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专家观点,认为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5—12月为四大行业带来的1747亿元减税中,有1000亿元是减在了房地产行业,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获得减税支持并不多,存在一定的“脱实向虚”倾向。
此话一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表示不解:营改增从最初上海试点到现在,已经花了5年多的时间,作为我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措施,营改增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给各行业带来的减税效果到底如何?是否助长了“脱实向虚”的投资投机倾向?
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麻辣财经记者采访了一直关注并参与营改增改革的财税专家,请他们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解读。
问题一:2016年5—12月,房地产业减了多少税?
麻辣财经查阅了今年的预算报告,2016年5—12月,营改增给新增试点的四大行业共带来减税1747亿元,但没有具体每个行业的减税数据。
没有去年5—12月的,5—11月的行业减税数据倒是有。去年年底,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共同召开的营改增试点运行情况的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四大行业减税情况:2016年5—11月,四大试点行业共减税1105亿元。其中,建筑业减税65亿元,房地产业减税111亿元,金融业减税367亿元,生活服务业减税562亿元。
从上面这组数据来看,房地产业减税是111亿元,离1000亿元差得很远。而且,四大行业中房地产也不是减税最多的,减税最多的是生活服务业562亿,是房地产业的5倍!
不知道最后一个月要如何发生逆转,才能让房地产业减税从111亿,一下子飙升到1000亿?麻辣财经算了一下,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简单推算一下就能得出,整个四大行业12月份减税是642亿元,即使全算到房地产头上,那房地产减税最多也就是753亿元(642亿元+111亿元),离1000亿元还差着200多亿呢。
问题二:营改增给房地产业减税,是“脱实向虚”吗?
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有观点认为:“甭管减了多少税,营改增给房地产业减税,就是助长‘脱实向虚’!”也有观点认为:“我怎么觉得,房地产业跟金融业相比,金融更‘虚’一点呢?房地产还有钢筋水泥和砖头瓦块,金融不就是钱吗?”
听到这儿,麻辣财经也有点拿不准,同事们的意见也不一致。那么房地产业,到底算不算实体经济?
“房地产的确不能过度发展,但直接把房地产跟‘脱实向虚’划等号,那就是概念错误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房子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其基本属性是“用来住的”,当然算是实体经济。而“脱实向虚” 最大的特征是炒,这不是指哪个行业,是指的某些行为。
比如,炒房、炒大蒜、炒绿豆都是“脱实向虚”,但不能说种大蒜、种绿豆是“虚”吧?单纯的房地产业本身,应当属于实体经济的范围;但如果用加杠杆的办法进行房地产投机就不同了,房地产高收益会进一步诱使资金脱实向虚,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让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所以说,营改增给房地产、金融业减税不是问题,关键要看其是否支持了房地产投机行为。”刘尚希认为,同样,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不能说金融业就是“虚”,只能说某些金融行为有“脱实向虚”倾向。从实施效果来看,营改增不会助长‘脱实向虚’,而且有利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问题三:实行不动产抵扣,会给“炒房”者减税吗?
那么,营改增全面推开,把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会不会给“炒房”者减税,鼓励了“炒房”等投资投机行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仅限于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办公、生产用房。住宅等不动产,不管个人还是企业购买,一律不得抵扣税款。”全国政协委员、会计审计专家张连起强调。
按照营改增政策规定,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厂房、店铺、办公楼等不动产,其进项税可以抵扣;而企业购买的住房,属于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其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因此,无论从制度设计还是现实操作层面看,住宅市场本身就不在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里,其热炒与营改增不存在任何关系。
“营改增将新增不动产纳入抵扣,企业可能会对商业地产重新配置,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政策红利。这在客观上,会促使商业地产市场成交更加活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解释说,营改增作为一项税制改革,对企业新购置生产经营用房减税力度很大,但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倒卖房产,是无法通过增值税抵扣机制来获得减税的,还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问题四:营改增减税,对制造业支持“倾斜”不够?
营改增对制造业的减税情况怎样?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最新数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年来,2016年5月1日到今年4月底,共减税6993亿元。其中,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减税2419亿元,前期营改增的“3+7”行业减税2162亿元,原增值税行业减税2412亿元。
看看上面“三大板块”减税数字,以制造业为主的原增值税行业减税2412亿元,差不多是四大行业减税的总和,占到营改增全部减税的1/3,这个力度不能算小吧?
“应该说,制造业是营改增的净受益者。”胡怡建表示,营改增“改”的对象是服务业,也就是原来缴营业税的行业,而制造业一直是缴增值税的,它不是试点行业,不涉及税制改革,只分享改革红利。
也有人要问: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困难多,为什么营改增减税不能向制造业进行更多倾斜?
“营改增是一项税制改革,不是单纯的定向减税政策,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刘尚希说,营改增全面推开,主要目的是消除重复征税,打通二三产业抵扣链条。制造企业减税多少,不是政策“指定”的,而是跟企业经营关系密切。制造企业向服务行业购买服务越多,减税就越多,减税多少取决于它购买服务的多少。
也就是说,营改增在“改”的这一环节,工作重心是放在“税制平稳过渡”上,重点是试点行业而不是制造业。为了让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改革方案还增加了6%、11%两档新税率,目的是让新老税制衔接、转换顺畅,减小改革的阻力。接下来的改革是简并税率“四档变三档”,7月1日起实施,还会给一些行业带来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