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普华永道、世界银行联合发布《世界纳税指数2018》报告,对世行10月份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的“纳税”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世界纳税指数2018》报告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全年纳税时间同比减少20%(52小时)。
今年10月份,世界银行发布了《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报告以电力供应、获得信贷、纳税等十项指标对全球190个经济体2016年度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其中,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列第78位,并在“开办企业便利度”及“纳税”两项指标上取得可喜进步。
《世界纳税指数2018》报告研究发现,2016年度,中国的“纳税时间”指标表现亮眼,相较于前一年大幅缩短了52小时,即20%,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税务机关在不断推进、落实纳税便利化改革方面的成效。
近年来税务总局持续深化“放管服”,2016年2月发布《税务系统简化优化纳税服务流程方便纳税人办税实施方案》,2017年5月又发布《压缩办税时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施方案》,一批创新征管、改进服务的举措相继推出,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随着税务系统深化“放管服”进入改革攻坚期,今年5月,税务总局以问题导向展开为期三个月的税情调研,集中查找办税痛点难点,集成出台30条硬招实招,注重精准施策,力求通过提高税收管理服务的质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普华永道认为,一系列推陈出新的优化纳税服务举措、改进征管方式,配合科技平台的运用,切实帮助中国纳税人大幅缩短了办税时间,税务机关的办税效率也显著提高,相关税改红利不断显现,税收服务的持续优化为企业松绑减负,营造了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这也同时印证了中国税务机关工作思路的变革,从征管为主转向服务为重。
《世界纳税指数2018》报告称赞了中国的“互联网+税务”行动,指出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充分释放了大数据的潜力,促进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发票便利、纳税人在线学习,以及其他纳税服务。
2015年起,税务总局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目前全国税务系统已100%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厅,实现了信息采集、申报缴税、发票业务等90%以上涉税事项的网上办理。如今,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和其他社会办税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办税模式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税务部门打破属地限制,对税务登记、发票办理等7大类53个纳税人办理最为频繁的涉税事项实行“同城通办”;2016年,又选取4大类21个涉税事项实行“省内通办”;下一步,还将对4类15个事项推动实施“全国通办”。简化流程,既要打通系统内部经络,也要联通部门协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税务部门积极推动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办税流程优化,增加办税便利。
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罗天舒表示,截至目前,税务部门除保留7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外,8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已全部清理完毕。
据介绍,税务总局下一步将在简化办税流程上继续发力,比如,取消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实行网上报验;简化纳税人在跨市、县变更登记流程,便利市场主体自由迁移。
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精简纳税人涉税资料报送,先后两批取消了26种涉税文书报表。在减少资料报送数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报送频率,对符合规定的增值税纳税人年申报增值税次数由12次简并为4次。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实行涉税资料清单管理,清单之外原则上不再要求纳税人报送,同时还要大力清理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资料,预计2018年底前再精简四分之一以上。”
在过去,纳税人对办税“一个地方一个说法”多有怨言。税务总局找准服务堵点,倾力打造标准、统一的《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使纳税服务走向“车同轨,书同文”。“从2014年起,我们不断完善纳税服务规范,目前已更新到3.0版,实现了全国纳税服务流程一把尺、办税一个标准。”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副司长孙玉山表示。
2015年,税务部门与银监会联合启动“税银互动”合作,让企业用纳税信用换得“真金白银”。2016年7月,税务总局又与29个部门签署联合激励合作备忘录,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41项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在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同时,加大对违法企业处罚力度,“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步步难行”,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对外投资,税务总局还编制了《“走出去”税收指引》,各地税务部门也加强政策辅导,助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避风险、享优惠。除了上门辅导,在税务总局和各地税务部门的网站上,税收政策和解读应有尽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表示,税务部门深化“放管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放要彻底且有效、管要规范且有序、服要优质且有感、放管服三措并举且有联”的改革思路,优化办税环境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