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油灯几乎是最为简陋的燃油方式,简单到随便用一个可以盛油的小碟小碗等器皿,加上一根灯芯就可以作为油灯;或放在桌子上,或挂在墙上。而这些油灯更能代表油灯的实用性和不断发展的进步性。由于油灯是通过燃烧油料而获得驱散黑暗的光明,动物或者植物油也就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点灯就是一种消费。为了防止猫和老鼠的偷食,元代开始有了瓷质的“气死猫”这样一种封闭储油的小型油灯。这种油灯小巧精致,非常好看和实用。博物馆附上了一段很吸引大家目光的当时很流行的儿歌:油灯还见证了中外交流的历史,也是世界文明成果互鉴的具体表现形式,博物馆以特别的方式在叙述着这段过往的历史。当年,漂洋过海开拓南洋的中国人将中国的油灯带到了南洋,给异国他乡的人们带来了光明,也将中华文明的成果带到了所在地区。后来,他们回到了国土,又将具有南洋风格的油灯带回了国内。油灯也成为当初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
陈履生油灯博物馆的规模之大是我始料未及的,里面的藏品数量和品种之多、质量之优、文化积淀之深不去走一趟是无法表述和想象的。我悔当初油灯博物馆在扬中时并没有觉得她的存在价值,想必也有像我一样曾数次匆匆经过位于本市拥军路上的油灯博物馆而没有驻足,今天不得不驱车百里去常州才能参观的人如今也和我一样在暗自后悔。 据扬中“益起读书社”发起人周海飞先生介绍说“一个人如若不放下自尊去向别人学习,并且不愿意弯下腰去努力做事他永远都不会成功。”是啊,陈履生先生创建如此规模的油灯博物馆,有谁知道那一件件藏品上凝聚了他多少的心血,又有谁知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走过多少路低过多少次头最终才获得成功?恐怕这才是我们了解油灯发展历史的同时更需要知晓的东西。(马正春 杨远玉 冷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