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山东淄博地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时间:2017-12-14 17:38:46

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地税局认真落实“放管服 ”改革工作任务,从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30多项改革措施,精准聚焦纳税人需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质升级,让纳税人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提速,权力下放见实效

国务院六项减税政策出台后,山东金建物流公司总经理路洪斌兴奋不已,仅此一项,就能为企业减税120余万元,这可真是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此时一季度已经申报入库的税款需要走减免抵税流程,一套审批流程走下来,少则20天,多则一个月,这么大的红包就在眼前,却一下子拿不到,这让老路高兴之余又犯了难。但没想到的是,财务人员告诉他这次减免抵税流程仅用了3天就办理完毕,“地税局的审批速度真是快到飞起!”路洪斌感叹道。

这只是淄博市地税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提升办税效率,淄博市地税局全面梳理限时办结涉税事项,实行集中会审制度,将办税流程由“串联”改“并联”,大幅缩短了办税时限,实现了审批流程再提速。

同样对“放管服”改革深有感触的,还有山东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王秀红,“我们企业每年都有多项涉税备案,以前都需要报区局甚至市局进行审批,有时还要我们补充额外的资料,费时又费力,现在我们只需在办税服务厅前台的一个窗口根据资料清单进行备案就行了,即时办结,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办税效率。”

“如何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环节、简化程序,持续释放简政放权的红利,让纳税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地税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淄博市地税局局长王建中说到。

明责,强化监管用实功

今年11月,淄博市周村区一户企业主动到地税部门缴纳了欠税和滞纳金,企业负责人着急地说,“你们的欠税名单通过媒体和市政府网站一公布,还通过多个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转载,企业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放权不是放任,而是为了腾出手来加强监管,在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用实功,使市场活而不乱。”在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同时,淄博市地税局坚持放权不放责,实现取消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无缝衔接,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切实强化后续监管。

一方面,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和综合治税平台,通过采取风险核查、纳税评估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增强了部门协作和后续管理的针对性,加大了税收征管力量,做到保护合法,打击非法。同时,在税收风险管理应对中,注重加强国地税合作,互通信息、相互融合,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政策磋商。今年淄博市地税局利用大数据手段,探索实施了“六步六变工作法”,实现了高收入高净值自然人税收征管难题的有效突破。

另一方面,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通过深入加强与部门间合作,采取联合惩戒措施治理各项欠税违法行为的10项具体措施,全面提高地税系统的综合治税能力,推进税收社会共治,让诚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

减负,服务升级出实招

“不用每次报税来回跑东营高青,实在是太方便了”。近日,收到淄博市地税局高青县局通过EMS寄送的完税凭证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南社区管理中心的韩会计由衷的赞叹。

“以前纳税人到办税厅办理涉税事项,有时需要等事项流转完毕后再通知到窗口领取有关文书凭据,至少要跑两次。用邮寄的方式来让纳税人少跑路,是我们‘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改革的兜底服务”。高青县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主任杨萍介绍,自推出“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后,很多服务事项,纳税人只要一次性带齐所需资料,有的甚至都不用到前台办理,全程网上办理“零跑腿”,有关涉税文书凭据通过EMS送到家门口。

为确保服务更加到位,淄博市地税局全面落实办税便利化改革举措,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切实为纳税人减负。建立健全实名办税制度,委托第三方对2200余户纳税人进行不满意度调查,开展了“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重点服务活动,全市13个城区办税服务厅和24个乡镇办税服务厅全部实现“一窗通办”。针对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时因携带的非核心资料不全,导致反复办、来回跑的问题,创新实施“容缺受理”服务举措,变传统的“材料齐全并受理”为“先办后补或边办边补”,畅通了便民办税“最后一公里”。在全市推行不动产登记业务“一窗受理、业务联办”办理模式,极大地便利了群众。“通过持续的改革手段,打造全新的纳税服务窗口形象,让纳税人获得不一样的服务体验。下一步,我们将在提供更加规范、更加便利、更加放心的服务上下功夫,打造纳税服务升级版。”淄博市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主任商丽萍表示。

  • 上一篇: 江苏靖江:着力打造民声地税服务品牌
  • 下一篇: “营改增”上海试点助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