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乡村文化振兴应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时间:2018-05-17 15:22:39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如春风吹拂大地,正焕发起广袤乡村的无限生机和蓬勃活力。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文化引领促进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勾绘出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小康的美丽丽画卷,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

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既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思考,笔者感到,抓好乡村文化振兴,应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聚焦文化民生,着力在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上下功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

一是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近年来,各级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但按照标准化、均等化要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仍然是一场硬仗,需要因地制宜细化工作,加大文化精准帮扶力度,使贫困地区群众早日享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以构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推动广播电视设施、数字电影院、应急广播平台、贫困村阅报栏全覆盖,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和村文化室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满足乡村开展群众性文化生活需求,探索乡村文化服务场所规范化管理制度机制。

三是打造乡村群众文化特色品牌。拓展“送文化下乡”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各级文化院团定期到乡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指导各地各部门定期播放公益电影、举办群众文艺晚会、组织舞狮、腰鼓等文艺演出,持续培育乡村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二)聚焦乡风文明,着力在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上下功夫。乡村文化振兴是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保障。为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一是发挥好文化对文明乡风的引领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乡风六个一”活动,即开办一个夜校道德讲堂、建好一支文明劝导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乡风文明理事会、订立一份村规民约、建设一批文化宣传墙、开展一系列创评活动,将文明乡风培育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各方面,固化成为群众日常行为的基本遵循。

二是发挥好文化对精神风貌的重塑作用。在对当地传统乡贤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传承转化的同时,广泛开展“寻找新乡贤、学习新乡贤”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和构建乡村文明新风时代内涵。围绕传承乡贤文化,积极谋划农村现实题材文化艺术创作,为推动重塑乡村文明注入强大正能量。

三是发挥好文化对乡村善治的撬动作用。借鉴习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治理经验,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深化法德兼治社会治理模式,督促指导各村(社区)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文明公约,规范村民行为、倡导良好风尚。

(三)聚焦传承保护,着力在创建“有灵魂”的新乡村上下功夫。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把地域文化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让乡村更具魅力。

一是在规划中保护好乡村风貌。在乡村规划建设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把保留传统乡村文化风貌融入村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尤其是旧民宅、名木古树、民俗文化、文化遗产等发掘保护的规划设计,发掘每个村的人文、生态特色内涵,打造文化长廊、文化团队、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品牌,搞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规划设计。

二是在建设中延续好乡村文脉。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要尊重历史记忆,对于有景观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旧民宅及古树名木等历史遗存,应予以保留保护。在民居外部改造上严格按照地方风格和特色进行打造,使其与乡村建设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充分彰显文化魅力,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游人。

三是在传承中发展好乡村技艺。扎实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支持开展非遗申报、技艺传承、专利申报等工作,推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建设,不断拓展各级非遗项目保护性生产,加强与学校、企业的合作,对非遗进行研究、创意开发,把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四)聚焦产业发展,着力在创建“有活力”的新乡村上下功夫。我国乡村文化底蕴丰厚,特别是县域的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及田园风光都为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牢固树立全局谋划、全方位推进、全时空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文旅游发展观,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一是依托田园风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紧紧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满足游客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果园游憩、品尝农家饭菜、采摘绿色菜果、享受乡土文化等需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依托地域文化培育特色品牌。结合特色民族、民俗和乡土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手工艺、民族手工艺、民族文化文艺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特色文化乡村。策划整合地域文化节庆资源,发挥特色节庆活动对外宣传和经贸合作与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吸引力。

三是依托全域旅游壮大文化业态。将文化与旅游、农业、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将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联系起来,跳出“景点体验”传统模式,围绕“全域旅游”“创意旅游”“情感旅游”、“无景点旅游”等新业态,精心打造多元“文化+” 综合体,形成一户一处景、 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为此,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上来,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作者:王军,系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

  • 上一篇:创业和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全国推开
  • 下一篇:开江县副县长王忠武深入骑龙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