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顾玉东院士医教扶贫专项基金签约仪式嘉宾合影
“顾玉东院士医教扶贫专项基金”项目旨在帮助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陆地边境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医疗教育扶贫及医疗扶贫工作,通过发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医院)的科研临床与教育培训优势,促进贫困地区患者肢体功能重建、医疗新技术的推广实践,并为针对性的贫困患者进行医疗救助等。
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顾玉东院士医教扶贫专项基金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韩烽火秘书长表示:“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是由参加革命的老战士韩哲一同志,也就是我的父亲发起成立的。他始终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在耄耋之年依然亲赴革命老区开展扶贫工作。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继承他的遗志,长期关注和支持教育扶贫公益事业。我们将满腔关爱汇流成河,承载希望之舟,驶向老、少、边、穷地区。”
顾玉东院士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教协同,方可深入扶贫,精准扶贫,实实在在地扶贫。我愿意通过这个专项基金,扶持中国贫困地区的医疗教育事业,真正地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给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医生。帮助基层医生提高医术技能,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最终造福这些贫困区域更多的患者。”
用心、用情、用行,教育扶贫惠及贫困民众
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成立于2010年3月8日,创始人韩哲一同志是1931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务。基金会成立以来,广泛团聚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扶贫事业,着力支持从上海前往贫困地区、边疆和革命老区支援的工作者。
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牵头帮扶的公益项目包括“曙明计划”、“同心•系列”远程医疗扶贫项目、查文红医疗基金等。其中,“曙明计划”是基金会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共建项目,旨在专项支援扶持大学生、研究生参加西部支教活动。“同心•系列”远程医疗扶贫项目是由韩哲一基金会发起的一项长期公益事业。该项目引入“全球影像”医疗云服务平台,建立起地区间、医院间医疗影像实时共享通道,让老少边困地区患者有机会远程接受异地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为这些地区的医院与大城市专家医院搭建起远程医疗及教育合作平台,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大医精诚 “造血”扶贫
顾玉东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致力于手外科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中,创造了一系列卓著的学术成果,创造了手外科领域许多个“第一”。他是国际上用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第一人;他首创的第二套供血系统使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成功率提升到100%;他用健侧颈7神经来修复瘫痪手臂获得成功。他不断攻坚克难,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奖2项,使中国臂丛神经损伤治疗走在世界前列。
在顾玉东院士带领下,华山医院手外科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其中“臂丛损伤诊治和基础研究”处国际领先水平,周围神经显微外科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在组织移植(足趾、皮瓣)、周围神经损伤与卡压的诊治、手功能重建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先后获国家级奖8项,省部级奖17项,在全国卫生科技中发挥领军作用。积极开展“急性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拇指与手指再造”、“手部复合损伤之皮瓣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和“臂丛神经损伤与诊治”等多方面临床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今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了华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次日就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措施,让包括中西部地区的更多群众分享优质医疗资源。据悉,新成立的“顾玉东院士医教扶贫专项基金”将充分发挥顾玉东院士及其团队一流的医疗技术力量,针对老、少、边、穷地区进行“精准扶贫”的同时,以“扶贫必扶智”为核心准则,积极开展医教扶贫。专项基金将注重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采用“互联网+医教”的服务模式,依托“全球影像”云医疗服务平台,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打破医疗地域限制,通过在线诊疗、远程医疗等手段实现医疗资源跨地区、跨时空配置,帮助和培训教育扶贫援助地区的基层医生和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疗质量,实现“精准医教扶贫”,“扶贫必扶智”,让更多患者获益。
顾玉东院士医教扶贫专项基金成立理事会,由顾玉东院士担任理事长,韩烽火、徐文东担任常务副理事长,吴毅、穆广态担任副理事长,林栋、崔颖担任理事。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由毛彦担任主任,潘国瑞担任副主任,蒋苏担任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