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河南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时间:2018-07-23 20:37:55

中国发展网7月20日电 张九阳 马治卫 邱鹏联合报道

——中国发展网“走基层 写民生 看发展”系列报道活动之太康县“四养新模式”纪实报道。

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特困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有效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整体供养水平,实现脱贫保障全覆盖,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南省太康县针对特困人员积极探索出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四养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走访贫困户。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太康县县长李锡勇到符草楼镇槐寺村幸福院指导工作。

目前,河南省太康县共建设19所乡镇敬老院、1所社会福利院、6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集中供养786人,社会托养665人,亲情赡养4608人,居村联养86人。2018年9月底前,太康全县特困人员“四养”供养率将达到100%。

1、集中供养“温暖”特困老人心

2018年7月6日,在河南省太康县符草楼镇敬老院里,84岁的梁荣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和一位年纪相仿的老人喝茶聊天。梁荣是集西刘村五保老人,8年前,她还生活在农村,一个人与孤独为伴。 “我在这住8年了,平时不愁吃,不愁穿,闲时可以打打牌,看看电视,痛快着哩!”老太乐呵呵地说。

梁荣今天的生活,得益于符草楼镇养老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符草楼镇是太康县有名的长寿之乡,全镇百岁老人有10人,90岁至99岁的老人142人,80岁至90岁的老人高达1419人。走进符草楼镇敬老院,“走基层 写民生 看发展”报道团成员远远地看到老年活动中心门上悬挂着长寿之乡的牌子,鲜红、喜庆。

走进老年活动中心,这里除了配置有桌椅、空调等相应设施,还特别设置一个舞台,一方面是方便老人们在这里集会、娱乐、表演,另一方面是为老人过集体生日。“院民只要过生日,不但要给他们买生日蛋糕,还要举行庆祝仪式,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符草楼镇党委书记刘施恩讲,凡是高龄老人过生日,书记、镇长都会买礼物前来祝贺。

在符草楼镇敬老院内,还设计有长寿走廊,走廊错落有致,古香古色,走廊旁的花草、蔬菜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漫步其中让人顿感心旷神怡。报道团走进廊道时,看到贾瑞良等几位老人正在走廊的座椅上悠闲地聊天。贾瑞良来自贾庄,今年80岁了,在此居住已经4年。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虽年过八旬但耳不聋眼不花。“托共产党的福,俺的生活才会这样好。”老人说起话时满脸知足。

符草楼镇敬老院里还有位“活雷锋”。“活雷锋”叫岳帮力,今年74岁,他每天清晨早早起床打扫院落,平时发现哪位院民身体不舒服,他就主动帮助病号洗衣服,端水送饭。“我没文化,就是希望敬老院好,希望老人们都好,大家都快乐!”岳帮力老人说,帮助大家他心里高兴。

报道团成员注意到,符草楼镇敬老院内不但室内室外有健身器材,设置有诊疗室、洗浴室,院子里还特别设置有测湿度和风度的仪器。“掌握了空气的湿度和风度,方便提醒老人开风扇或空调。”敬老院院长袁来书介绍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五星级敬老院。

太康县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刘凤芹介绍,太康县目前已投资2600多万元,实施现有的16个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将独塘乡等3个乡镇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扩大接纳容量;明确乡镇民政所长负责日常管理服务,敬老院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供规范服务。目前,全县已有780名特困人员入住敬老院生活。

“实行集中供养好处多多。老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同时也给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消除了孤独感,便于统一管理和照料,老人们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袁来书深有感触地说。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太康县领导王程清、谢成营、刘凤芹一行看望入住老人。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太康县政协副主席、县民政局局长刘凤芹入户走访。

2、亲情赡养“吹开”和谐花

“吹吹打打闹喧天,孝子贤孙到屋前。迎接老人家里住,党恩笑语满平川。”这是太康籍诗人朱萸日前有感而发写的《接老人回家住》。该县杨庙乡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成功也写诗赞扬说:“百善孝为先,饮水当思源。尊老敬长亲,街邻美名传”。朱萸、李成功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太康县各乡镇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

6月29日上午,太康县转楼乡褚庄行政村李子其村小树林下锣鼓喧天,唢呐声声,鞭炮齐鸣,24名孝顺儿子(儿媳)、孝顺侄子(侄媳)披红戴花,满面红光,太康县“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温暖举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程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思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县政府副县长张国庆,县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刘凤芹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仪式上,转楼乡党委书记杨传俊宣布:“有请24位孝贤之家的孝顺儿子(儿媳)、孝顺侄子(侄媳)向父母(亲人)行孝贤叩拜之礼”。随之,排列整齐的孝贤儿女们一起鞠躬下跪,与会者受到感染也流下激动的泪水。孝顺儿子(儿媳)、孝顺侄子(侄媳)向父母(亲人)行孝贤叩拜之礼后,县领导向24个家庭颁发了“转楼乡孝贤之家”奖匾。会后,领导与24个孝贤之家合照了全家福。24位独居和特困老人披红戴花,在唢呐和礼炮声中,被自已子女、侄子(侄媳)接回家中一起居住生活,实现了合户合住合锅的“亲情赡养”目标。

“承欢膝下,含饴弄孙”是每一位老人都憧憬的晚年生活。“亲情赡养”,让老人的这一朴素愿望得以实现。如今“要想子女好 自己先敬老”“孝敬今天的老人 关爱明天的自己”等理念在太康县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乡间孝老敬老故事层出不穷。

“侄儿媳妇郑丹娜接婶婶李秀英回家”“杨玉兰的大儿与三儿争相养老”“老党员张体祥榜样带动带头与儿子同住”……在转楼乡褚庄行政村,“接父母回家”的感人事例不断涌现,正凝聚成孝老爱亲的巨大正能量。“人性的柔弱与善良,通过政府的引导,产生的效果非同凡响。”杨传俊感慨道。

亲情赡养“吹开”和谐花。在榜样的带动下,转楼乡台寨、路口、王庙、王集等村都陆续开展了“接父母(亲人)回家暨德善之家、孝贤之家授匾仪式”。活动开展9天,全乡已有207名独居和特困老人被接回家。该乡计划用1个月时间,让全乡所有独居老人与家人实现合户合住合锅的“亲情赡养”目标。

转楼乡“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的经验在太康县迅速被推广。7月6日上午,马厂镇“接父母(亲人)回家”启动仪式在该镇前何行政村隆重举行。县委常委马俊美,县民政局副局长葛灏,县扶贫办副主任李铭新等出席启动仪式。市国税局驻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楠,孝老爱亲家庭代表最美孝顺儿子何金鹏、最美孝顺媳妇常奇月、最美孝顺侄子何军政、最美孝顺侄媳妇孙慧琴,前何行政村幸福老人代表贾清华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用简朴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家庭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最后,在唢呐和礼炮声中,镇党委书记赵春丽、镇长毛吉华,把何景亮等4户老人送到宽敞明亮的家中,邻里们都拍手称颂。

“爱老、孝老、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接父母回家’活动对推动文明家庭建设、新农村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危房清零、‘亲情赡养’、乡风文明提升,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让敬老孝亲成为一种风尚,成为太康广大干群的一种自觉行动。”太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表示。

据介绍,太康县利用村新风协会,选取德高望重的人为会员,采取入户座谈等形式,与分散供养五保户的直系亲属交心谈心,鼓励他们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签订亲情赡养协议,将老人主动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共同生活。目前,全县已有4608人回归家庭,共享天伦之乐。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转楼乡褚庄村村民在“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中跪拜父母。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转楼乡台寨村“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现场。

3、社会托养“托出”新气象

当前,有不少贫困家庭是因为出现了病残特困人员,拖累着全家轮流照顾而没法外出挣钱。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太康县推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和特困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社会托养模式,让病残人员得到全天候的专业精心照料和贴心关爱,让更多劳动力从繁重的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放心外出打工或发展产业项目实现增收,有效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困境”的贫困问题。

7月2日上午,太康县济民颐养家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喜迎第一批来自芝麻洼乡、板桥镇、朱口镇、常营镇、逊母口镇的特困老人。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程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县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刘凤芹,县法院院长张建援及相关乡镇的党委书记早早地赶来,共同迎接老人们的到来。

9时许,在众人期待中,大巴车缓缓驶入了园区。待车停稳,接待人员便已来到车前帮助老人下车,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老人们按照乡镇队伍有序的进入太康县济民颐养家园。热烈而不失隆重的仪式启动后,老人们有序入住。待老人们安置妥当,王程清一行在尚守凌院长的陪同下进入老人们的居住区,逐个房间慰问入园老人。中午时分,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老人们有序进入餐厅落座就餐。行动不便的老人,护理人员直接把饭菜送到老人面前。

特困老人的生活,时刻牵动着太康县委主要领导的心。7月2日下午,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在副县长张国庆,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刘凤芹陪同下,专程来到太康县济民颐养家园看望入住老人。步入园区,有的老人正在树荫下乘凉,王国玺握住老人的手,询问生活情况,他与老人们亲切地拉家常,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谈话中,老人不住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民政部门的领导,让俺过上了好生活。”

在尚守凌陪同下,王国玺一行进入老人们房间逐一了解情况。王国玺强调,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各乡镇和县民政局要加大集中服务机构的管理,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行政监管等各方面工作,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确保老人住得安心、舒心,安享晚年。

报道团专程到太康县济民颐养家园采访时看到,崭新的白墙围成一个整洁的院落,院内有花坛、文化长廊和健身器材。餐厅里窗明几净,厨房里安放着消毒柜、电磁炉、煤气灶、冰箱,现代化炊具一应俱全。楼层内的住室装饰一新,配套建设有娱乐室、图书室、电视厅。院长助理尚凯说,老人入住后,护理部主任孔雪艳、内科主任万秀荣、康复科主任王文华带领医务、护理人员及时为入住老人们做了全面体检。同时,颐养家园制定了医护巡查制度,建立生命体征监测档案以及涉及生理与心理全面健康的康复中心建设、娱乐与精神文化建设等全覆盖型人性化服务措施。“住进来以后才发现,在这里比自己那个老窝要舒服多了。房间宽敞明亮,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吃着可口又带劲。生病了有人管,啥都不愁。”来自该县板桥镇河沿张村的老人刘文喜高兴地说。

社会托养“托出”新气象。太康县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张国庆介绍,按现行政策,通过协商,综合考虑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医疗水平、硬件建设、位置分布等因素,太康县选择了县济民颐养家园、永兴医院颐养家园、朱口东方颐养家园、高贤医疗护理型养老院、老冢精神病医院、符草楼神华医院6家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养老院,并且都已经具备了入住条件。

连日来,报道团一直被银城儿女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感动着、激励着。“大爷,这饭菜甜咸咋样,可不可口?”“好着嘞,做得烂又营养。”在太康县高贤乡医养院午饭时间,一名中年男子俯身询问就餐的老人。冬瓜炖肉、茄丝炒番茄、小米粥、玉米面馒头,吃着“两菜一汤”,老人们乐呵呵地连声说:“咱们是享了国厂的福呀!”

老人们口中的陈国厂,是该县高贤乡汪庄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也就是这名俯身询问的男子。两个月前,陈国厂把自己筹资600万元建设的医养院捐给了乡政府。而他和家人还住着漏雨的破旧平房,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把医养院捐给政府,能更好地发挥医养院的作用,帮助特困群众脱贫。”陈国厂说。

这是一个热心肠的豫东汉子,有着一颗热衷公益滚烫的心。捐献医养院,也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扩大救助困难群体的范围,尽其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真正让特困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

陈国厂出生于农家,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4年来,救死扶伤、扶贫济困,在汪庄及周边很有名气。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孤寡老人到诊所看病拿药,他从来不收一分钱。2004年,他腾出了自家老宅的4间房子成立了“困难群体服务站”,义务照顾本村的12名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衣、送药、送温暖。14年来,经他照顾的孤寡老人有40多人,资助费用达30余万元。

乡亲们脱贫了,陈国厂也富起来了,他攒下了600万元。有了这600万元,陈国厂首先想到的不是修缮一下自家陈旧多年的老屋,改善一下家庭生活条件,而是一股脑把赚来的钱又投到了公益上,义举感人。

采访中,报道团还来到了位于符草楼镇的太康县红枫园林产业园。园区种植各类绿化苗40多个品种,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一体。为支持精准扶贫,目前该园区总经理张继峰也主动加入社会养老行列。“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在这里生活不但能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而且愿意参加劳动的老人每天还能挣上一份收入,某种程度上真正实现以园养老、以园扶贫。”张继峰表示,将来这里会成为太康县特困老人的“人间天堂”。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马厂镇“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的一个场景。

喜看太康:“四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符草楼镇敬老院老人的幸福生活。

4、居村联养“联出”一片爱

太康县符草楼镇槐寺行政村的谢宗彬这些日一直很激动,因为他不出村就实现了“养老”的心愿。这些天,谢宗彬做梦都在笑。

年过6旬的谢宗彬,小时患过一场大病,他的腿脚因此有点残疾,平时只能靠拄柺杖走路。由于年龄偏大、腿脚不方便,当地党委政府考虑到谢宗彬一个人生活困难,多次动员他到镇敬老院。可谢宗彬有恋家情节,迟迟没有去敬老院生活。槐寺行政村还有22名同谢宗彬一样的特困人员。

针对调研情况,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决定在本村改建居村联养服务站,实现本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形成统一意见后,该村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德行善捐”活动,号召在外成功人士支援本村建设,利用所捐善款,改建了距离较近的两所庭院,更换了门窗,美化了庭院,增建了厨房、餐厅、活动室,每个住室都安装了空调,建成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幸福院。

幸福院建成后,该村及时召开了全体特困人员和党员参加的会议,先实地参观了幸福院建设情况,特困人员均表示愿意入住。为确保该幸福院正常运营,村里利用政府公益性岗位招聘2名管理人员,抽出1名村委班子成员出任院长,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报道团在槐寺村看到,整修一新的幸福院,墙上悬挂着《工作人员职责》《护理人员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厨师卫生管理制度》。幸福院宿舍内不但有新购置的床和被褥,而且装有空调和电视。设置有住室、餐厅,还有议事厅、娱乐室。

17544528112403706_70.jpg

符草楼槐寺幸福院隆重开院。

17550128673007917_70.jpg

高贤乡陈国厂捐赠的颐养园。

报道团注意到,与幸福院仅一路之隔的地方,还建有幸福院菜园,有的地块播种后已长出小苗。符草楼镇党委书记刘施恩介绍,村里利用宅基地复耕的好政策,为老人们开辟个菜园,目的是让老人们在娱乐之余,尽享田园生活。

“住这里,就像住宾馆!”谢宗彬感慨道,他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同谢宗彬一样,槐寺村22名特困人员不出村就在幸福院里实现了养老的愿望。“社会集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财政补一点、个人享受政策兑一点。”谈起资金来源,刘施恩笑着总结说。

居村联养是太康县的一大创新举措。该举措是对故土难舍,又无亲情赡养人的独居特困人员,利用村中闲置庭院、废弃村室和校舍等改建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居村联养“联出”一片爱!目前,该模式已在符草楼镇槐寺村、马厂镇撞寨村成功运行,并在全县22个乡镇的29个贫困村推广试行,86人入驻居村联养服务站。

“在农村实行居村联养,不仅是对孤寡老人集中供养模式的创新,也是对特困群体救助方式的创新,对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太康县县长李锡勇对此评价说。

眼下,随着“四养模式”在太康的深入开展,特困老人晚年幸福生活从此有了政策保障,农村特困老人的养老难题也顺利得以破解。“以前孤寡老人贫困户大都生活难以自理,脱贫和养老成为最大难题,‘四养模式’在太康的创新实施,不但让特困群体脱了贫,还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太康县县委书记王国玺认为,“‘四养模式’在太康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全县特困老人晚年幸福‘保驾护航’,也为国人养老提供了‘太康样本’”。

  • 上一篇: 紫阳县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 下一篇:湖北英山纪委“大起底”走访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