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当那队整齐的身影出现在拉帕村清洁的道路上,当嘹亮的喊号子声响彻拉帕村的上空,那一定是驻村工作队开始的早操。这种出早操的形式是部队中才有的,而在拜城县赛里木镇拉帕村也有一支这样的“部队”,因为这是一支由复转军人为主的工作队,他们依旧保持着军队的过硬作风!这就是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驻拜城县赛里木镇拉帕村工作队。
工作队的五名成员中有三名曾服役军营,长则20年,短的也有13年。虽然都已退出部队,但是他们一样有着部队的情怀和军人的本色。他们的热情不减当年、工作不忘初心,用军事化管理的理念来狠抓自身建设,突出队伍管理,锻造出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工作队,在这里实现了日常管理军人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生活环境军营化。因为他们曾经都是军人,军人的本色始终与他们相伴。
排兵布阵的“指挥官”
工作队队长马士军,1983年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副营职保卫干事、正营职纪检检察干事。2000年自新疆军区军事检察院转业至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2016年12月参加“访惠聚”工作,任工作队队长。他是一个性格沉稳又不失爆发力的人,他也是一名有着17年军旅生涯的老兵,稍加接触,便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老兵干练、扎实、严谨的做事风格。从他走进拉帕村的那一刻,心中便升起一个念头:要把驻村工作当作一场战争打,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道坎一道坎地过、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努力开创驻村工作新局面。用军事化的理念来管理这个团队,两年来成效十分显著。2017年他带领工作队圆满的完成了每一项“访惠聚”工作,工作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工作队”。2018年他主动要求继续留任工作队长,满腔热枕、继往开来的奋战在“访惠聚”工作之中。
马士军说,是那段人生难忘的军旅生涯,让自己培养出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应急处置能力、责任担当意识,以及对人民的深情。这些,也让他在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岗位上不断焕发着光彩。他延续军营的“集体生活”,实行“军事化管理”,让工作队成为一支过硬队伍是他的初衷,工作队取得的成绩无不跟队长的付出息息相关,就像一列满载任务的火车,而他就是这列火车的车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工作队副队长张锋友,1987年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边防检查站检查员。2000年自武警霍尔果斯边防检查站转业至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2017年参加“访惠聚”工作,2018年任工作队副队长。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旨,在工作队没有命令,有的只是对各项工作的安排,而张锋友却将每次的工作任务安排当作部队的命令一样去执行。对工作队安排的大小工作从来都是不打半点折扣的坚决落实。只要是他负责干的工作件件都能落到实处,次次都能交出合格的答卷。
在日常工作中,张锋友在队里是万能的。从协助队伍管理到落实八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全体人员生活保障等等。他始终谦虚的说学着干,自治区党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样样工作都应该有人干。他勤勉扎实、任劳任怨、乐于助人是全体工作队员对他的一致评价。
曾经是一名军人,如今依旧有着军人的本色,坚守本色、发扬本色。这就是这位曾经的武警战士,今日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一个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脚踏实地的“马前卒”
工作队队员罗世山,1995年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指导员、副营长。2011年自西藏阿里军分区转业至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2018年参加“访惠聚”工作,工作队队员,负责内勤、外宣及村民小队第一小队长工作。在工作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在工作中却始终尽心尽力。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较强的执行力是一个老兵的本质,在这里只要是安排的工作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工作完成,并力争做到最好。曾经作为一名军人,16年的当兵经历锻造了他骨子里就有着“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军人作风。来到“访惠聚”的舞台上也一样处处展现着军人的风采。
对军人来说,只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就一辈子打上了军人的烙印。不管身在军营还是离开部队,不管走了多远、身处何方,军人身上总会透着“那股子当兵的劲儿”。忠诚可靠、牺牲奉献、使命意识等特质,已经融化在他们的血脉中、深植于他们的骨髓里。他们是众多“访惠聚”工作队中的沧海一粟,但他们是有着军人特色和本质的一支队伍。他们曾经是军人,现在依旧枕戈待旦、引而待发,时刻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为国家和人民而战,这是军人本色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这支工作队的写照。
他们无悔于曾经是一名军人,他们更无怨于奉献在“访惠聚”工作之中。(罗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