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几乎是从去年底开始,“募资难”“募资寒冬”等在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成了司空见惯的话题,今年起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形势到底有多严峻?数据胜于雄辩。来自投中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VC/PE市场的募资低潮仍在持续,完成募集的基金规模和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其中,规模同比大降74.59%、数量同比下降19.51%,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创下近年新低。
经历了过去若干年的野蛮生长,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终于走到了必经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行业普遍面临的募资困境,另一方面却是市面上的资本不断向头部机构聚集。“一九效应”愈加显著,百分之十的人挣了这个行业里百分之九十的钱,一场洗牌在所难免。不过巨头们这个钱挣得也不轻松,从他们募资时间越来越长、过程也诸多波折等细节就可见一斑。“阵痛”不是个别现象,它正在这个行业里全面蔓延。
令人欣慰的是,硬币不只一面。正如投中研究院在报告里写的,“受《资管新规》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度募资情况低迷,募资周期显著增长,但《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资金端、业务模式及资产端做出的进一步规定,将逐步规范市场。募资阶段性挑战仍然存在,但长期利好。”
处在业务一线的机构们对此怎么看?他们对于市场有哪些最切身的感受?这个行业未来又会走向何方?《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找到了多位资深投资人,他们在VC/PE行业征战多年,见证和伴随了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发轫、发展。他们来自不同类型的机构,或是母基金,或为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抑或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还有在国内开展了多年投资业务的外资机构,他们的感悟和洞察多元化,但同样深刻、发人深省。
对于很多国内投资者来说,“伟高达”这个名字或许算不上很熟悉,但这家有13年历史的新加坡老牌VC在国内曾投出多个明星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供应商精进电动、在线教育提供商睿泰科技(已登陆澳洲主板)、儿童在线英语教材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爱乐奇等,均为各自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
在投资这些项目的背后,都闪现着同一个“操盘手”的身影,那就是伟高达创始合伙人季淳钧。据悉,目前伟高达已募集并管理了5只美元基金和2只人民币基金,其中美元基金管理规模超过30亿美元。尽管该公司的第一只人民币基金成立于2017年初,但伟高达对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关注由来已久,而这部分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就是季淳钧。
近日,季淳钧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他对当下的募资、投资环境进行了深度剖析,并详细阐释了伟高达在“深度科技”赛道上的布局和规划。
●募资难不是坏事情:关键还是把基金做好
私募股权基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底,已在协会备案的私募股权基金有25883只、基金规模7.2万亿元,创投基金5693只、基金规模0.75亿元。相比之下,私募股权基金虽然增速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另一方面,随着备案的基金数量越来越多,市场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各家机构募集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募资困境逐渐突显。对于一些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募资无疑已经成为其头等大事,甚至有公司喊出了“全员募资”的口号。
对此,季淳钧坦言,在他看来“募资难”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因为“这说明这个行业正在迈向成熟”。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内刚兴起的时候,大家还处于比较狂热的氛围里,喜欢一窝蜂冲上去投资,现在相对而言要谨慎很多。因为很多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教训,从而更理解行业的运作规律了,在挑选GP时也会更注意一些。”
另一方面,季淳钧介绍,国内的美元基金是2004年、2005年兴起,而人民币基金直到2010年才开始出现。因此,很多数据都处于空白状态,投资者做VC投资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参考标准。
“来自美国的投资机构数据显示,80%的VC投资回报来自排名前25%的投资经理。也就是说,其他绝大多数投资经理是不替投资人赚钱的。过去因为国内数据不够齐全,因此投资者很难据此做决策。但现在不同了,很多机构、投资经理的成绩单都已经出来,投资者可以一目了然,也不会把钱交给没有成绩或成绩不好的机构。所以近期为什么很多人在谈论募资不容易,就是这个原因。但这其实是市场在变得更加成熟的标志之一。”
他总结道,目前行业出现募资难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基金管理公司数量爆发式增长,投资人的选择空间更大;第二,随着投资人的日益成熟,他们更有经验和能力来挑选适合自己的投资机构;第三,随着大数据的完善和普及,投资者有更多的信息去做更精确的决定。“所以不好的基金募不到钱不一定是坏事情,关键还是把基金做好、为投资者带来切实的收益。”
●从“大消费”迈向“深度科技”:伟高达的AI投资逻辑
就在本月,NLP(自然语言处理)公司和机器学习引擎开发者iConTek宣布完成600万美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伟高达创投领投,SCEA-Sumitomo等其他投资机构共同参与。
在季淳钧看来,iConTek和其他AI创业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利用自创的NI(自然智能)技术,在复杂的真实NLP(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环境中大幅提升对全语种、跨语种、混合语的理解准确率,从而解决了传统AI对大数据高度依赖的问题。
iConTek并不是伟高达在AI领域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在此之前,该公司还先后投资了应用于商业智能管理的KPIsoft,以及运用AI技术加速生物药物合成的Atomwise等企业,跟投公司包括腾讯、百度等巨头。
事实上,这也是伟高达在大幅度“转向”后的几次成功尝试。在此之前,该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消费领域,但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入,季淳钧和他的团队发现,VC对消费领域的关注已经过于密集。市场上并不缺钱,当很多钱追着项目的时候,VC开始竞争了,项目的估值被随之抬高了。此外,企业获客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企业的毛利越来越低,伟高达开始把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公司,比如AI、大数据、物联网、健康医疗、机器人(300024,股吧)等技术壁垒较高、与消费市场有距离的项目,并重新锁定了“深度科技”的投资方向和赛道。
在这其中,AI无疑是伟高达在亚太地区的一个投资重点。对于如何把握AI的发展方向,季淳钧提出了三个判断:“第一,首要明确在AI背后是否有足够的有效数据来驱动AI能力的提升。第二,每个行业都有自身领域的AI,未来10年AI将从数据、信息、技术等层面,融入教育、医疗、金融、家居、零售、汽车交通、物流等各行各业,颠覆现有的生产、运作模式,激发出新的智能道路。第三,计算力和算法是AI的核心,但是真正用于AI的超级计算机芯片还处于CPU、GPU层,如何将更适用于网络神经算法的NPU、FPGA等芯片量产化,并融合入超级计算机芯片矩阵,是今后发展AI的重点努力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