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去一年多我们访谈了多位A股最出色的公募基金经理。幸福的家庭总是有一些共性,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这些基金经理虽然方法论,思维方式,性格,年龄和经历都各不相同。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共性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或许对于我们如何做好投资,会有一些启发。
独立的决策判断
这些基金经理都坚持独立的决策判断,他们不会受短期市场排名影响。虽然公募基金是相对收益考核的,但是这些基金经理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绝对收益导向。在访谈中,不止一位基金经理跟我们说,相对收益思维常常会让人变得焦虑,每天要和其他人“赛跑”。这个版块涨了,自己没有就会很烦躁,导致动作可能变形。当开始用绝对收益的想法做投资后,心态就会好很多,回归到公司和组合本身。
当然,我们也访谈过一些以相对收益为考核目标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但他们的相对收益考核目标也是基于独立的决策判断,不是看到市场风格转向哪一边,就让基金经理去配置哪些品种。这些公司甚至对于产品有很严格的限制,不希望市场风格导致基金经理的风格变形。
所以第一条,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基于独立的思考做决策,不会被市场波动左右。他们都有足够好的心态面对每一天市场的涨跌。而心态背后就是这种独立决策的思维方式。
构建组合和风险的意识
我们访谈的这些基金经理,他们都属于“胆子比较小”的人,风控意识非常强。他们都提到了一点,不希望通过过多暴露风险,来博取高弹性和高收益。甚至我们访谈过的一批成长股风格基金经理,他们都属于成长股中回撤比较小,胆子比较小的。
这些基金经理对于组合的构建,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的维度,不是仅仅把所有最好的股票全部放进组合,也不是看自己组合在某个行业是否重仓足够多。他们会相对均衡的做组合,然后来观察整个组合暴露了多少风险,组合是不是有时代感,节奏感;组合和基准的跟踪误差有多大等等。
他们有些人持股集中,有些人持股分散,但无论集中还是分散,他们都会关注风险的本质。比如说,有些人即使持股很分散,但是其持股的特征很一致,其实也是对某一种风格进行了很大的暴露。有些人虽然持股集中,但持股的特征很不一样,其实从本质上分散了风险。
在访谈中,他们都提到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这是他们希望给持有人带来的,用更低的风险提供相对高的收益。
所以第二条,我们访谈的大部分基金经理,短期业绩排名不会特别靠前(除了交银的双子星杨浩和何帅),但是他们的长期业绩排名都很高。以三年作为维度,这些人的市场排名都是前10%。他们不是追求净值曲线突然的爆发式上升,而是一种相对平稳的上升曲线,追求净值不断创新高,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完整的投研体系方法论
无论是管理几十亿到上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还是搭建产品和投研体系的首席投资官,他们都有一个完整的投研方法论。这个方法论绝对不是泛泛而谈,都是非常完整,而且不断在完善中的。这些基金经理会在自己的框架中做投资,并且懂得放弃能力圈之外的东西。
而且我们发现出身很重要,许多基金经理的方法论都是和其出身有关。有人出身是看周期性行业,有人出身是看机械的,有人出身是看化工的,也有人出身是看TMT。不同的出身,往往会对应不同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他们的底层价值观。这样他们才能够找到做适合自己的框架。如果和自己底层价值观不一致,那每天要逆自己的人性,也是很痛苦的。
我们访谈的几位首席投资官,他们需要搭建完整的投研体系,这个体系会提高基金经理的投资效率。而且既然是体系,就一定是可复制,可验证的。
个股研究上看重现金流和ROE
在个股研究上,这些基金经理都非常看重现金流和ROE。对于一个公司的三张表,他们已经不仅仅看损益表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表同样重要。对于一个公司的估值,他们也不是简单看看利润增速,而是去看这个公司的ROE,思考其长期的竞争力。
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对于一个公司合理的估值做得比其他人更好,就是因为他们用更全面的角度去公司竞争力,不是单纯用PEG的模式去简单粗暴做估值了。
加入现金流和ROE指标后,对于公司的估值模型变得更加科学了。这一点正好和2015年大牛市完全不同。那时候几乎没有人看财务报表了,大家都是看空间和方向,用市值的角度去估值。是高风险偏好中,一种特别简单粗暴的方法。经历了这轮牛熊切换后,大家对于质地看得更苛刻了。
所有我们访谈的优秀基金经理,都说过一句话:“价值投资就是基于企业长期现金流的回报”
更科学的公司分类思维模式
他们往往会对公司按照其生命周期和成长性进行归类,这种归类比过去按照行业和风格更有效。我们拿TMT来举例子,许多人想到TMT就感觉是高速成长,是泡沫。其实TMT中有大量低速成长的成熟公司。
通过更科学的规律,能够更有效把握公司的估值模型。比如有些周期股很便宜,但这种便宜肯定不能去和成长股比,其行业特征和所处阶段也不一样。如果不懂得科学归类,就会用估值的刻舟求剑做投资。什么永远不买20倍估值以上的公司。其实不同属性公司,其对应的定价和估值是不同的。
还有一点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特征,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公司有超额收益,基金经理也会通过把握核心矛盾来提升自己的投研效率。
他们的运气都不错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共同点,这些基金经理的运气都不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第一年做基金经理的时候,业绩至少在前50%的分位,许多人在前25%甚至前10%的分位。因为你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才能够有条件按照自己的投资框架来做。如果一开局运气很差,那么大概率要去博取短期收益率,来保住自己不要下岗,这样也会导致负反馈从而长期无法建立框架。
所以投资中,运气是非常重要的。
价值投资是不是变成一种风格因子?
在进行了大量访谈后,我们曾经也有一些疑惑:价值投资是不是变成了一种风格因子。我们访谈的基金经理都是价值投资思维,我们也曾经反思,价值投资是不是变成了一种风格(Smart Beta)。
在重新思考了这些基金经理的特质后,我们认为这并非一种风格因子。从古到今,价值投资都是收益率最高,可持续性最强的投资方法。特别是调整后的收益率,也都是市场最强。这些专业的基金经理,拿着持有人的钱,本身也一定是通过价值投资来创造超额收益。价值投资可以是多变的,比如低估值投资,成长股投资,自上而下配置投资,行业轮动投资等等。但这些东西本来的面目,就是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所以到最后,我们发现了一个这批基金经理更重要的相同点:他们内心都有足够正确的价值观。他们都在践行一种善意的策略,为持有人创造回报,而非为了自己的名利。
长期看,善意的策略一定会带来持久的回报,所有的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最后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推广。过去几年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都非常看重ROE,而消费品是ROE最高的行业之一。消费品板块三年涨幅40%,也是表现最好的行业。进门财经做了一个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框架培训,五位明星分析师分别讲解五个子行业,从白酒到调味品再到乳制品。超过100页PPT,五个小时的音视频和10000字的完整纪要。希望能有兴趣的朋友带来帮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点拾投资。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