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私募最严监管年!年内处罚超1.5亿,百家私募被点名,近500家被失联通报,注意这些套路

时间:2018-09-11 18:26:42

私募最严监管年!年内处罚超1.5亿,百家私募被点名,近500家被失联通报,注意这些套路对于私募机构的监管,依法从严趋势明显。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今年以来有关于私募的行政处罚,仅处罚书就下达了9份。而行政监管措施更是伴随着监管部门部署的专项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违规私募数量持续增多,今年以来就有近百家私募被行政监管,过去的20天就有18家机构被点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失联私募纷纷被拉入黑名单。自2015年11月23日发布第一批失联私募机构名单以来,中国基金业协会共对外公告23批失联机构和7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失联私募数量已增至482家,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被注销,有10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走过野蛮生长期之后,私募行业的优胜劣汰才刚刚开始。

今年以来8家机构领1.5亿罚单

单从行政处罚来看,据券商中国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8家机构领了9份罚单。

可以看出,被罚的私募中,有老牌私募,也有成立没多久的新私募,但都犯了市场参与的“大忌”,不是超比例持股及限制期转让交易,就是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罚金从60万元到1亿元不等。总体来看,这9份罚单的分量超过1.5亿元。可以看出,被罚的私募中,有老牌私募,也有成立没多久的新私募,但都犯了市场参与的“大忌”,不是超比例持股及限制期转让交易,就是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罚金从60万元到1亿元不等。总体来看,这9份罚单的分量超过1.5亿元。

其中广州安州投资是领的罚单最多、被罚的最狠的私募机构。其中1.01亿元的罚单是因为非法操纵“节能风电(601016,股吧)”。广州安州投资实际控制“广州安州-安州价值优选2号证券投资基金”等22个产品所开立的25个账户,在2015年6月26日至6月29日、8月26日至8月28日采用尾市拉抬、盘中拉抬等方式操纵“节能风电”价格,共计获利5057万元。

上述22个产品是广州安州投资与广发证券(000776,股吧)、中信建投、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等合作发起设立的管理型基金或结构化信托产品。除安州价值优选8号、安州价值优选13号、安州价值优选16号外,账户组中的其他19个产品的管理人或投资顾问均为广州安州投资,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没收广州安州违法所得5057万元,并处以5057万元罚款;对广州安州投资的实际控制人王福亮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除了市场操纵,广州安州投资还未按规定披露超比例持有“京山轻机(000821,股吧)”,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广州安州投资管理和控制的29个产品,涉及32个证券账户在持有“京山轻机”“经纬纺机(000666,股吧)”“苏州固锝(002079,股吧)”“中核钛白(002145,股吧)”等4家公司股票分别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时,未依法履行报告、通知及公告义务。

证监会最终对广州安州给予警告,并对其超比例持有“京山轻机”“经纬纺机”“苏州固锝”“中核钛白”等4只股票未依法披露的行为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合计处以120万元罚款。对王福亮给予警告,并对其作为广州安州前述4次超比例持股未依法披露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合计处以40万元罚款。

中国基金业协会上的备案信息显示,广州安州投资成立于2005年4月30日,备案于201年4月17日,公司注册资本为2100万元,公司旗下备案的私募产品多达35只。

除了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近百份

在行政处罚书之外,更多的私募机构被地方证监局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年内就有近百家机构被点名,过去的20天,就有武汉和薪源投资、五口金投资、厦门一鸿资本、厦门中和元投资、厦门甲单元投资、厦门铭源红桥投资、厦门红土投资、中龙杭川、厦门金智汇、福建匹克投资、安徽钜瑞、安徽赋成、安徽开河投资、上瑞资管、铁建蓝海广德投资、宏天(大连)资管、信诺财富投资、武汉信用基金等18家私募被点名。

具体来看,这些私募主要存在多个问题,包括了:

第一,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存在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低于100 万元的问题;投资者与产品或不适配。

第二, 未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级。

第三, 公司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及时填报并更新有关信息。

第四, 未托管或引发财产安全问题。

第五, 将他人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投资。

第六, 信息披露不完全。

第七, 内部文档管理制度不完善。

今年年初,多地证监局陆续启动2018年辖区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近期密集开出私募“罚单”,私募运作中的违规行为遭到整治。

这并不是一个突击式的检查,早在2017年,各地证监局就集中处理了一批私募基金违法行为。比如深圳证监局、湖北证监局、青岛证监局等派出机构对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剑指私募基金乱象,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

一家私募机构的人士表示,最近出现了违法违规受到处罚的案件,大部分是历史旧账,不是新出现的,随着监管趋严,证监会对私募的查处越来越紧,旧账新账一起算,只要有违规行为要么警告、要么中止业务待合规再重启,要么被约谈,最严重但就是领罚单。

这和私募行业此前大跃进发展有关,因门槛较低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从严监管也是为了规范发展。上述机构人士表示,部分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股票的炒作的事在之前屡见不鲜,这明显干扰了市场秩序。

私募“老鼠仓”遭严打

除了机构领罚单,还有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因“老鼠仓”被罚的。

今年以来就有4起私募基金老鼠仓案件,分别是:

上海拓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文宏利用未公开信息,与管理产品趋同交易近1.8亿元,非法获利251.44万元;

万星溢在担任福建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人期间,利用未公开信息操作本人证券账户,与所管理的两只基金进行趋同交易;

颜财光担任福建鸿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兼交易员期间,利用未公开信息操作本人账户与所管理的两只基金进行趋同交易;

刘晓东、杨威、李儒柏分别担任深圳市凡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凡得基金)控股股东、投资经理、交易员期间,操纵“刘晓东”账户与所管理的基金组账户进行趋同交易等。

其中,最后一个案子的影响最大。凡得基金旗下有凡得幸福轮动基金、凡得幸福轮动二期基金等基金户。对于这些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由凡得基金投资顾问刘某成负责。每次刘某成完成主要选股后,会把板块、股票品种、仓位等信息的交易指令发送给凡得基金原总经理刘晓东、投资经理杨威、交易员李儒柏均在的微信群内。

在得知消息后,自2015年5月开始,刘晓东等三人共同操作“刘晓东”名下的账户,跟随凡得基金账户交易,企图获得高额个人收益。根据沪深交易所提供的计算数据,“刘晓东”名下的账户与凡得基金组账户存在趋同交易情况,趋同交易股数占比60%以上,合计趋同交易金额6.07亿元。然而,一年多的交易,刘晓东等三人非但没有获利,反而合计亏损了203.7万元。即便如此,罚单也没有缺席,证监会对三名当事人予以责令改正,并合计罚款100万元的决定。因违规操作亏损200余万元,再加上被罚处的100万元,前后共计300多万元。

自去年年底开始,证监会专门针对私募基金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部署了专项执法行动,共10起案件,截至目前均已查实,其中8起案件已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

这10起案件分别涉及违规经营、利益输送、操纵市场、老鼠仓四类违法行为,主要特点有:

一是资金募集环节问题集中。集中表现为有的通过电话陌生拜访向不特定对象推介基金产品,不设投资门槛“只募钱不看人”,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甚至提供保底承诺。

二是基金投资运作不规范。有的利用沪港通账户跨境操纵多只股票价格;有的借用多层嵌套通道业务和配资账户筹集巨量资金操纵多只股票;有的涉及多起操纵市场案件,非法获利巨大;有的将固有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从事投资,挪用近亿元基金财产用于其他业务支出。

三是利益输送手法新。有的通过大宗交易将所管理产品持有的股票低价转让给其他私募产品,进行利益输送;有的利用股指期货远期合约不活跃的特点,在其管理的产品之间以约定价格对倒交易,虚增自身产品业绩;个别私募基金实际控制人在担任投资顾问期间,利用他人账户高杠杆牟取“跟仓”收益,趋同交易金额近2亿元,非法获利上千万元。

四是登记备案不规范。部分机构没有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部分产品没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个别私募基金管理人未备案产品的比例高达70%,违规开展私募业务。

失联私募近500家

自实施私募失联公示制度以来,协会共公告23批失联机构和6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注销了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最近一次失联机构名单公示是在8月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了第二十三批拟失联私募机构名单,涉及7家私募机构,其中亚洲掘金和前海中精国投两家私募机构爆雷,实际控制人都已跑路。而亚洲掘金还曾是私募“冠军”,众筹炒股超百亿。

自2015年11月23日发布第一批失联私募机构名单以来,协会共对外公告23批失联机构和7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失联私募数量已增至482家,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被注销,有10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针对失联私募和拟注销的失联私募机构存在的问题,投资者该怎么防踩雷?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春林表示,投资者不要盲目相信预期收益的美妙宣传,要对投资的用途和底层资产的情况保持清醒的认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最终出问题的项目,其实从一开始的资金投向,交易结构设置上就能看出端倪。同时应多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在维权过程中发现,很多金融和法律专业人士早已司空见惯的套路,却仍然让很多投资者上当受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投资者本身要加强金融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本着看不懂的事不要参与的保守原则,就能避免很多风险的发生。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在出问题之后仍然对所投资的产品缺乏基本的认知,教训是深刻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一周机构去哪儿?社保基金现身调研金融街(附名单)
  • 下一篇:避险情绪强烈 860只基金正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