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一级市场募资难现象持续,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为主的母基金(PE-FOF)也受到影响。近日,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18母基金白皮书》显示,国内母基金预计可用资本量不足1000亿元。截至2017年,国内母基金整体规模1814亿元,数量103只,大部分开始募集的母基金都未能完成募集。
一级市场募资难
国资成出资主力
投中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8月,VC/PE市场仅40只基金进入募集阶段,同比下降57.44%;目标募资规模107.8亿美元,同比骤降近9成。VC/PE募资境况的惨淡,从侧面反映了母基金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内PE-FOF去年规模1814亿元,而目前预计可用资金量不足千亿元。作为PE-FOF主力之一的政府引导基金,8月无一成立。
白皮书显示,国内PE-FOF的LP包括国有企业、政府财政及引导基金,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高净值个人及民营企业。其中,地方国企及央企出资比例最大,占30%;政府财政及引导基金、银保等金融机构、高净值个人出资占比持平,均在20%左右;剩余11%为民企出资。
“国有资本是人民币FOF最主要的出资人,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需改善投资决策流程长、出资慢等问题。”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认为,在宏观经济调整、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年半是母基金行业的重大转折时期,如果想募到有规模的资金,还需要跟国资合作。
从2014年财政资金“拨改投”实施以来,政府引导基金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国内PE-FOF的募集规模从2015年开始骤增至317亿元,2016年、2017年更是稳步增长至517亿元、62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在其中功不可没。而从数量看,近三年设立的PE-FOF也是十年间高位。
盛世投资董事长姜明明表示,募资难是低潮期的一个直观现象。未来三到五年,政府引导基金、国有资本、金融机构三类LP将影响创投行业走向。“不能静态地看待当前的问题,要看到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均会进行深刻改革。”姜明明预计,在改革完成之后,大体量长周期的资金会源源不断地从政府、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社保体系涌出,而新产业和高科技不断发展的涟漪会层叠互动,产生万亿级新产业规模。
低潮期母基金应苦练内功
多元化配置
面对现在的“至暗时刻”、“资本寒冬”,姜明明认为不要过度悲观,因为低潮期正是新布局的开始。“直面募资难的现实问题,把握大势、苦练内功,在低潮期拼专业的机构将会脱颖而出并创造新的高潮期。”在姜明明看来,母基金要更加专注行业垂直领域,对行业理解越深入,集聚资源的能力越强,对产业的促进作用越强,投资表现也会越出色。
白皮书显示,由于国内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因此国内PE-FOF存续期最高不超过10年,在投资策略上也较为集中,以配置VC/PE子基金和项目直投为主,配比通常为6:4或7:3,近几年一些头部FOF直投比例甚至高达50%。而国外长期资本为常青基金,投资者追求稳健的投资收益,所以大部分国外PE-FOF以子基金投资为主,只有少数专业主权基金或养老金会涉足直投。
在退出方面,国内的VC/PE投多退少,退出首选IPO,但A股IPO政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且目前投退比严重失衡,这间接给PE-FOF退出带来影响。
姜明明表示:“市场不能只靠GP(普通合伙人)孤身奋斗,LP(有限合伙人)、母基金要通过二手份额基金、并购基金等多种方式,创造更多流动性。”而站在资金链、产业链上游的母基金机构,一方面要加深对VC/PE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加深对产业及LP诉求的理解,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引导整个行业回到价值投资的本质上来。
国立波认为,国内PE-FOF要鼓励长期资本进入,增强资金来源稳定性;应考虑配置二手份额基金以及差异化优势比较明显的GP,拓宽退出渠道;鼓励GP和LP之间信息披露规范透明,统一披露标准;同时国内第三方机构要提升服务能力,实现效率提升和降低信息不对称。
作者: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