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由于货币市场紧张等缘故,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是蹭蹭蹭的往上涨。近期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均值已超过4%,更有一些达到逆天的6.08%。得益于收益率飙升,货币基金也再次 丝逆袭,成为基金公司重点推广、扩张的产品。截至6月21日,今年共有44只货币基金成立,发行规模总额为484.91亿元,而在去年上半年仅有14只货币基金成立,发行份额169.48亿份。另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四月末,货币基金份额达到4.5万亿份,较三月末一个月就增长了近5000亿份。
有货币基金经理认为,今年货币基金规模上升,离不开银行等机构资金的“帮忙”,同样这也可能是货币基金再次被监管盯上的原因。
事实上,证监会此前就强调,2016年以来,机构资金加大对货币市场基金的配置,此类资金对市场利率变动敏感,投资行为具有较强同质性,提高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另一方面,行业部分基金管理人风险意识薄弱,对市场风险研判不足,盲目扩张规模,通过拉长久期等激进方式追求高收益,风险应对能力和经验不足,市场逆转时风险加速暴露。
而教训也就在眼前。2016年底债券市场大幅调整,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上行,机构投资者短期集中大额赎回,个别货币市场基金面临投资者赎回与市场流动性缺失的双重挤压。
基金经理吐槽,有钱任性的银行往往是“霸道总裁”,经常是第二天要用钱头一天下班前才给基金公司打招呼要赎回货基,突如其来的大额赎回需求让基金经理们措手不及,尤其是赶上市场紧张的时候,更让基金经理们苦不堪言。
有基金经理进一步透露,去年12月底市场紧张时分,货币基金遭到短期大额赎回,更是开启了银行和非银机构互相伤害模式。该基金经理表示,通常银行与基金公司的合作模式是:银行总行相关部门申购货币基金,基金公司再将拿到的一部分钱去下面的银行分行、支行做存款。但在去年12月份出现的情况是:银行总行的人去赎回货币基金,基金公司没办法短时间准备那么多钱,就只能去银行支行提前支取存款,最后是银行伤害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伤害银行,流动性风险也随之外溢!
如此说来,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兹事体大!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于2017年3月17日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发机构监管通报,明确机构定制基金相关监管要求。通报显示,若单一机构持有人新设基金,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机构定制基金,拟允许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但有五大要求:
证监会监管通报目录
封闭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周期不低于3个月)
发起式基金形式
予以充分披露及标识
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
承诺拥有完全、独立的投资决策权
此后,证监会于2017年3月31日就《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对货币市场基金设定比普通公募基金更为严格的流动性指标限制。《征求意见稿》在机构类货币基金加强流动性管理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对所管理的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持有人集中度实施严格的监控与管理,根据份额持有人集中度情况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实施调整。例如,文件规定,当货币市场基金前10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基金总份额的50%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6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120天;当货币市场基金前10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基金总份额的20%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9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180天。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上述政策并没有浇灭货币基金抱银行大腿的热情。例如,有的基金公司在研究前述《征求意见稿》后得出的结论是――宁愿牺牲一点久期,也要留住机构资金。
另有基金经理透露,即便今年银行整体资金较为紧张,但总有不缺钱的银行。而且通过季度初申购、季度末赎回货币基金的模式,银行、基金公司皆大欢喜。但值得警惕的是,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这种合作模式的流动性风险也可能会暴露。另外,有些货币基金中既有机构资金,也有散户,一般而言散户资金的忠诚度较高,每至季末机构资金溜走后,基金经理往往是拿着散户的钱做高收益,但季度初机构资金重新进入,势必会稀释货基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散户投资者的利益。
如此说来 ,货币基金、银行、散户,倒也是应了那句歌词――爱我的人为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