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要不要看排行榜?这个话题近日引爆基金圈论坛,对于理财小白来说,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参考基金业绩排行榜来买基金,不这么选又能该怎样呢,难道去买排名靠后的吗?
基金公司看重的业绩排行榜,是因为自家基金上榜了,可以给公司投研带来美誉度;而理财小白看重的排行榜,关注的是绩优基金带来的收益率。
然而,上榜基金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就是业绩排行榜上的基金,一般能在短期内带来规模的大涨。
二季度上榜基金规模增长31%
就以大家最看重的混合型基金来说吧,今年二季度末新上榜的、收益率排行前10的混合型基金在2季度末合计规模为344.15亿元,比1季度末的规模增长了82.25亿元,规模增长31.41%。
在这里面,增长比较快的,比如易方达中小盘(110011,基金吧)基金,一季度的时候基金规模是26.55亿元,到二季度末基金规模已经成为53.15亿元,规模是一个季度就翻倍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业绩优秀的基金,基金规模在2季度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规模增幅在10%-100%左右。
表1:2017年二季度排行榜及基金规模变化
一季度10只上榜基金4只规模翻倍
如果单从二季度看,这些榜单对基金的“规模拉动效应”还是不太明显,毕竟时间太短,即便在2季度中,由于基金业绩好吸引资金进来了,榜单的影响力也并没有“立竿见影”。
以这个逻辑来想,看一季度的榜单和规模变化就更有说服力了,毕竟榜单公布了三个月,如果说对资金有吸引力,三个月时间的吸引也会更加充分了。
从一季度榜单看,排行前10名的混合型基金在一季度末合计规模为129.99亿元,在2季度末已经达到了208.25亿元,规模增长了78.26亿元,增幅为60.21%。
从数据看,一季度的基金规模增速还是可观的。如银华盛世精选在一季度末规模仅为0.47亿元,一度还是“迷你基金”,而在二季度末却大涨8.24倍,规模达到4.38亿元。
从一季度的榜单看,10只基金中4只基金的规模翻倍,甚至还翻了好多倍。从这个角度看,业绩好的基金上榜后的“吸金能力”还是值得看好的。
表2:2017年一季度排行榜及基金规模变化
榜单对基金规模的影响力每况愈下
如果拉长周期看,上榜基金的“吸金”能力能维持多久呢?毕竟每个季度都有基金榜单公布,这个基金榜单对规模的影响能持续多久呢?
从2016年榜单看,这个排行榜到半年后,基金规模的增长已经是“参差不齐”了――半年来,4只上榜基金规模是增长的,而6只上榜基金规模反而是萎缩的。
此消彼长之间,10只上榜基金规模的平均增速仅为1.27%。
而上榜基金的规模也发生分化,增长最多的天弘永定(420003,基金吧)成长规模增速为174.57%,而规模萎缩较多的国投瑞银瑞盈,规模萎缩了71.49%,到二季度末规模仅为2.87亿元。
表3:2016年基金业绩排行榜及基金规模变化
基金榜单何以“吸金”?
为什么会出现上榜基金“规模拉动效应”呢?基金君总结业内人士的观点如下:
一是基金收益率的提升,会带动基金资产净值的增长,这会导致基金规模的增长;
二是如果基金业绩比较好,会给基金公司带来投研能力方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会吸引更多的机构资金合作机会,也会助推基金规模的上升;
三是如果产品在某些阶段业绩好,基金公司也会针对这些产品进行持续营销,市场的曝光率增加,这也会促进基金规模短期内会有较快的提高;
四是基金榜单刚出来后,对市场要更具影响力,可能会有不少投资者试探性买入这些产品,导致基金规模扩张,而随着时间的拉长,这些上榜基金对资金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
那么,看着榜单买基金靠不靠谱呢?有人会说长期的,比如5年期、10年期的牛基榜还是靠谱的,有的说1年期的最不靠谱,如果市场风格剧烈变化会让前10名跌到后10名。
然而,但从今年这些上榜的基金看,多数基金的短期的后续业绩仍旧是可圈可点的。
2016年上榜的10只基金上榜后三个月8只仍是正收益的;而从一季报看,上榜的10只基金有9只表现俱佳,三个月内平均收益率达到了8.04%。(文中数据来源:wind、海通证券(600837,股吧))
表4:2016年基金业绩排行榜及后续业绩
表5:2017年一季度排行榜及后续业绩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