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创新激发公募基金发展活力

时间:2018-03-02 15:22:26

诞生20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结合本土实际,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在产品、股权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行业发展生机勃勃。

从首只封闭式基金、首只开放式基金、首只LOF、首只ETF、首批公募FOF的出现,到首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首家采用股权基金的基金公司,中国公募基金业一面借鉴海外经验,由简单到复杂、从主流到特色,不断丰富完善产品线;一面立足本土,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点和投资者需求进行创新,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借鉴海外经验丰富产品线

国内公募基金的产品发展总体延续了国际上公募基金产品的发展趋势,表现出由简单基金到复杂基金、从主流基金到特色基金的特点。

1997年11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四个月之后,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分别发起设立了国内最早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正式开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也为普通投资者开辟了通过专业机构参与证券市场的渠道。两只基金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申购户数分别达95.8万户和119.8万户,中签率不足3%。

封闭式基金较为简单的模式为公募基金业积累了投资管理经验,为强化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更多投资者有机会参与优秀基金,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很快被提上议程。2000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开放式基金应运而生。一年之后,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成立,同为开放式基金的南方稳健、华夏成长也相继成立。开放式基金灵活的申购赎回机制、充分的信息披露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到2003年底,国内开放式基金数量开始超过封闭式基金,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形式。

拥有传统指数基金特点,并有实物申购赎回机制、一级和二级市场并存的ETF基金自诞生起,便在国外迎来了高速增长。2004年,华夏基金推出了国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为国内ETF领域的“先行者”,并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率先推出国内首只跨境ETF“华夏恒生ETF”、首批行业ETF和首只沪港通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2013年,国泰基金发行第一只债券ETF“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2015年,华夏基金再次领衔推出国内首只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的ETF“华夏MSCI中国A股ETF”。

为解决普通投资者由于资金量限制难以在一级市场申购ETF的问题,国际上通行的ETF联接基金也很快被引入。2009年9月,我国最早的两只联接基金华安上证180ETF和交银180治理ETF联接基金成立,从此,银行渠道的普通投资者可通过购买ETF联接基金实现对相关ETF的投资。

此外,为满足投资者长期投资,契合投资者生命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以“目标日期型”和“目标风险型”为代表的生命周期基金也在国内生根发芽。2006年5月,汇丰晋信推出国内首只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2016基金”。业内人士认为,生命周期基金在海外主要服务于养老金第三支柱,在我国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基金行业的产品创新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的公募基金也为投资者挑选和配置基金带来难度。由此,2017年9月,随着首批6只公募FOF获批发行,普通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实现大类资产配置成为可能。业内人士认为,公募FOF通过将不同风格的基金组合投资,能够减少收益波动,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资产类别,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投资基金。

立足本土大胆创新

为加快行业发展,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元需求,公募基金业立足本土特点,进行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产品创新。

由于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交易时容易出现大幅折价交易,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国内公募基金业创新性地开发出LOF。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种,LOF既可以在场外市场进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又可以在交易所进行基金份额交易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LOF结合了银行等代销机构和交易所交易网络的优势,为开放式基金销售开辟了新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普通投资者通过购买LOF实现专业理财。不仅如此,相比普通开放式基金仅能通过场外申购赎回,LOF的场内交易渠道减少了投资者的交易费用,加快了交易速度。2004年8月,国内首只上市开放式基金南方积极配置基金由南方基金发行,到2016年底,国内LOF数量达207只,资产份额超过2200亿份。

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为满足投资者参与海外市场的需求,QDII基金应运而生。2007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符合条件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经批准可在境内筹集资金进行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中国公募基金由此进入全球投资时代。南方、华夏、嘉实、上投摩根等多家基金公司获得QDII业务资格。投资者通过QDII基金参与海外市场,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2008年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继续拓展,业务和产品创新热情进一步释放。2014年9月,国内首只参与股权投资的封闭式基金嘉实元和直投封闭混合型发起式基金诞生。这一创新发挥了封闭式基金在长期投资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此前封闭式基金未能参与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不足。

2015年6月,鹏华前海万科REITs获准发行,这是中国首只投资REITs项目的公募基金,意味着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将拓展到不动产领域。深交所2018年2月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指出,要探索发行公募REITs,引入多元化投资者;配合研究制定REITs相关配套规则,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由此可见,公募REITs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制度创新增强活力

除了产品和业务创新,公募基金业在股权结构、激励机制等制度层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不断激发行业活力。

从强调股东均衡到允许主要股东存在,从需要金融机构背书到允许自然人成为股东,从限制外资股东到逐步放松限制,公募基金业在持续探索中逐步引入多元化的股东主体。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放宽了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资格条件。201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中国证监会关于主要股东和非主要股东条件的请示,对自然人成为股东做出明确规定。

作为以投资为主业的公募基金业,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约束机制尤为重要。2007年8月,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次推出面向基金经理的基金份额激励计划。2013年8月,第一只采用浮动费率的权益类基金“中欧成长优先回报”成立,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费将按照合同约定与基金业绩表现直接挂钩。2013年、2014年,天弘、中欧等基金管理公司先后实现管理层及员工持股,也有不少公司通过子公司来间接实现管理层股权激励。这些制度层面的探索凸显了公募基金业人力资本的价值,行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年来,中国公募基金业在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下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公募基金业的创新将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投融资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并通过倡导长期投资,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公募基金业20年来的创新之路与中国经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行业自身发展也实现了对中国经济的有效“反哺”。通过将中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汇集起来投资于证券市场,公募基金业起到了扩大直接融资的作用,为企业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推动储蓄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重要资金来源,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 上一篇: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2万亿元
  • 下一篇:银河中证沪港深高股息指数基金(LOF)正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