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年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拼规模的历史。
虽然业绩是基金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也是监管层一直强调基金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走出拼规模的囚徒困境,除了杨东时代的兴全基金比较超脱。当然,规模也是彰显基金公司实力的一部分,渠道和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认可一定程度上也会体现在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上。
20年来,年底规模大战都是整个行业避不开的话题,在可统计的20年中,华夏基金共计夺得9次冠军,成为“无冕之王”,领先第二名天弘基金多达6次。
2017年在规模排名中剔除了货币基金,易方达基金以2879.11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杀夺冠,也是首次有基金公司在2007年后打破华夏和天弘缔造的“王朝”。
总结下来,公募基金公司拼规模主要依靠几点:1.不断发行新基金来提升管理规模,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2001年来,基金行业平均每年发行基金达到282只,平均每年新发基金规模为4394.94亿份;2、牛市带来赚钱效应,老百姓(603883,股吧)热捧权益类基金,比如2006-2007年的大牛市,2015年牛市、2017年价值投资带动的局部牛市,都会对基金规模产生较大的正面推动;3、踩准当年的节奏,例如宝类产品带动的2013、2014年,2015年上半年的分级基金潮; 4、股东和渠道的支持,例如委外基金、货币基金冲量等,这也是规模增长最大的力量。
二十年资产规模增长逾千倍
非货币同期增速仅为400%
我们先来看下公募行业20年的规模发展。
1998年3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
如今基金行业已走进第20个年头,在这20年间,基金公司度过了从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的转型,在几轮市场的牛熊中不断切换产品风格。
11.58万亿元,是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这一数据比2016年末规模大增2.54万亿元,增幅达到28.13%,比起1998年年底的103.64亿元更是增长1118倍。
在这20年中,基金业管理资产规模经过了数轮的爆发,从图表上来看,2007年和2015年的增长分别达到282.46%和88.88%,而从2011年以来,基金行业基本每年都在创出新高。
但是在2017年底,监管层规定货币基金规模将不再纳入统计,在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后,2017年基金行业总资产规模仅为4.84万亿元。
这不仅意味着公募行业再次回归主动管理的竞争,也代表监管层已经注意到基金行业脱离本质的核心。
从下图可以看出,同样与资产规模相比,公募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后的规模情况变化幅度较小,甚至在2007年以后,有长达7、8年的时间始终未能回到高点,这一定程度上也与市场走势有关,大牛市的时候往往产品卖得火热,但回过头来看却是买在了高点,伤了不少投资者,这也正印了那句老话“好卖不好做,好做不好卖。”
华夏基金9次夺冠
最长7连霸
而20年来公募行业历年规模冠军如下图所示。
在可统计的20年中,华夏基金以9次夺冠的数量傲立群雄,长达半个时代的制霸让华夏基金成为基金史上的一个风向标。特别是从2007年至2013年的7连霸也让华夏基金坐稳了行业龙头的位置。
在早期,华夏基金表现出重投资轻市场的管理风格,投资业绩优异,华夏基金也是投资人才济济,除了有“一哥”王亚伟,还培养出了江晖、刘文栋、孙建冬、胡建平等知名基金经理,一大批优秀基金经理做出了优异的业绩,是华夏基金能够9次夺冠的根本原因。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基金业格局,2013年,天弘基金凭着余额宝“一枝独秀”开创了新的时代,余额宝2014年末规模突破5000亿,天弘基金规模首次超过华夏基金坐上基金行业头把交椅。有意思的是,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来自华夏基金,曾为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
银行系基金公司代表工银瑞信基金也高歌猛进,旗下工银瑞信货币(482002,基金吧)基金规模突破千亿,2014年工银瑞信基金规模排名跻身行业前三。
天弘基金在2014年开始创造了“得货币基金者得天下”的时代,也让货币基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了基金公司的布局。
截至2017年底的数据显示,货币基金规模已然达到7.11万亿,占到整个市场60%的份额,已经完全颠覆基金业前十五年的结构占比。
年均288只新基金拼规模的囚徒困境
提到基金行业的规模增长,基金发行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虽然发行成本很高,往往得不偿失,但为了应对年底的规模排名大战,各公司在新基金行方面不敢有丝毫懈怠,除了杨东时代的兴全基金比较超脱,其它基金公司几乎没有一家能摆脱拼规模的魔咒。以产品为中心、以首发为驱动的公募基金传统的发展模式一直没能改变。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2001年来,基金行业平均每年发行基金达到288只,平均每年新发基金规模为4428.03亿份。
但是,不同于每年增长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在逐渐降低,2016年、2017年都低于了10亿份,一方面是由于2014年基金行业正式进入注册制,产品从申报到获批再到发行的频率提速,基金公司不再执着于新产品成立的规模,越来越多的基金选择到点成立,规模仅在2亿元上下,发起式基金的渐起让这一门槛被降至更低。
另一方面,由于爆款迭出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基金行业目前同质化较为严重,尤其是一些创新产品的发行,无论是2012年的短期理财基金、2014年的“宝类货币基金”、QDII基金、沪港深基金等,都出现了后发规模较低的局面。
首发规模最大的10只基金
先来看下公募基金20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十只基金。
发行规模最大的前十只基金均超过300亿的首募规模,2017年发行的工银瑞信丰淳以909.55亿份牢牢占据榜首,虽然未能坚持到年底,但在历史上依旧留下了浓烈的一笔,嘉实、华夏等在2015年成立的5只国家队基金也名列前茅。
可以看到,仅有嘉实策略增长(070011,基金吧)和华夏全球精选(000041,基金吧)两只基金是在2010年之前成立的,嘉实策略增长的发行时间正好在2006年到2007年大牛市的中继阶段,一天就提前募集结束,募集金额419亿,参与户数高达92万。
这一首募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被其他基金超越,直到今年宇宙行发力,工银瑞信丰淳用909.55亿元的首募规模彻底碾压,且这一规模估计在往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将无人打破,可能也只有工银瑞信自己或者其他的银行系出现更大规模的基金。
而华夏全球精选则是在2007年首批四只QDII基金出海时成立,当时4只基金均为300亿元左右的首募规模。
2015年5只国家队基金合集2000亿元规模入市,也意味着市场逐渐开始由散户主导变为机构投资者参与。
散落在路上的精彩瞬间
在基金行业20年中,有不少值得回忆的跟规模和发行有关的精彩瞬间,比如数次出现的基金抢购,比例配售,想想真令人神往。
1、2000亿追捧两只20亿封基
1998年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元年, 1998年3月19日,国泰和南方基金发布基金招募说明书,公开发售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两只封闭式基金,这也是基金行业上最早出现的基金品种,公募基金行业从封闭式基金开始扬帆起航。
投资者将陌生的基金品种当作新股认购,将近2000亿元资金追捧两只发行规模分别为20亿的基金,网上发行,摇号抽签,最终两只基金中签率均在2%左右。
这也是基金史上首次出现的摇号配售,是比例配售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当年可没有什么天天基金网、蚂蚁聚宝这些平台,投资者买基金都是到银行网点,2000亿元资金,这还是在1998年,可以想象,有多少的投资者挤在银行门口只为买上一只基金。
2、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被抢购
在经历了封闭式基金开创的先河后,2001年公募基金正式迎来开放式基金时代。
9月11日,中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混合基金正式发行,首次公开募集份额50亿,分别向个人和机构发售30亿和20亿,对个人投资者依旧采用“总量控制、限额发号、领号预约、凭号认购”的方法;向机构投资者采用的是“全额预缴、比例配售”的方法。
1998年投资者抢购封闭式基金的热情再次在首只开放式基金发行中上演,部分省市的面对个人投资者的配售额度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抢购一空,机构共计出资58.7亿元认购,远超该基金计划向机构发行的份额。
3、超前10年的华安MSCI中国A股
MSCI即将把A股纳入指数标的中,2018年这成为影响整个市场走势的一大关键因素,基金公司也在不停地申报成立相关基金产品,但是谁又知道,早在2002年11月8日,华安基金就已经发行了MSCI中国A股基金产品,不仅是行业内首只增强指数型基金,也是最早的MSCI基金。
从现在来看,这一举动有些超前了10余年,首募规模也同样超过30亿元。
从名单中看,目前多只MSCI基金仍在等待审批中。
4、大牛市连夜排队买基金
2006年大牛市带来了公募基金发行盛况,5月8日,广发策略优选(270006,基金吧)基金仅用8个发行日募集了184.18亿份,百亿规模基金重现江湖。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发行将基金热潮推上新高度,仅用1天便募集419.17亿份天量,创下基金发行史上发行时间最短、募集规模最高的两项纪录,这一纪录直至11年后才被打破。
2007年,基金抢购热潮不断挑战人们的想象力,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急切地涌入基金,热情高涨,甚至近乎于“疯狂”,纷纷排队抢购,有的甚至凌晨就在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队。新基金批文有限,基金公司纷纷通过拆分、大比例分红净值归一的方式做持续营销,迎合投资者购买热情。27只基金首募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盛世空前。
2007年底,基金管理公司58家,基金346只,全行业资产规模从2006年末的8564亿元急剧膨胀到3.27万 亿元,规模增长3.83倍,9家基金公司历史性迈入千亿俱乐部,这也是公募基金过去20年中发展最迅速的一年。
而4只QDII基金正是在这样的盛世之中诞生,华夏全球精选、南方全球、嘉实海外(070012,基金吧)中国、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基金吧)分别首募300.56亿、299.98亿、297.5亿、295.72亿份。
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发行时,认购超1000亿元,但再次启动配售比例。
5、华安、汇添富短期理财基金问世
2011-2012年市场风险偏好骤降,基金公司也顺势寻找固收类产品作为规模增长的推手,短期理财基金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华安与汇添富首批推出的两只短期理财基金双双热卖,华安月月鑫首募超180亿,汇添富理财30天首募244.41亿。
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产品大行其道之时,依靠自身股东资源优势,规模再上一个台阶,8月发行的工银瑞信7天理财首发规模392亿元,不仅推动工银瑞信年底规模重回千亿大关,也带动了全年共计30只短期理财基金的先后发行。
6、余额宝奠定天弘时代
提到爆款,当然就不得不说到在基金行业历史中意义重大的余额宝了。
2013年6月13日,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合作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余额宝)正式上线,同年11月中旬,规模已突破千亿,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也成为国内基金业上首只规模突破千亿的基金。天弘基金也因余额宝诞生一举晋升千亿基金公司,从2012年第50名迅速攀至全行业第二,规模仅次于华夏基金,一年内实现 丝到土豪之间的转变。
明星效应下,基金行业言必谈“触网”,全行业的货币基金也抓住互联网及T+0的机遇,规模迅速增长,互联网宝类基金在2014年得到极大程度的扩张。
互联网金融继续改变基金业格局,余额宝2014年末规模突破5000亿,天弘基金规模首次超过华夏基金坐上基金行业头把交椅,也宣告了华夏基金长达8年的榜首制霸被迫,公募行业开始进入“天弘时代”。
7、潮起又潮落 分级基金成过客
2015年基金行业历史上又一次大牛市,上证指数从年初的3300点附近一路大涨至6月15日,一度触及5178点,不少基金的涨幅也都在数倍以上。
而在这次大牛市中最大的赢家当属分级基金,2014年牛市行情启动,杠杆效应下,11只分级B全年涨幅超100%。分级基金规模飙升。
2015年4月上市的中航军工分级基金,上市之后短短10个交易日内规模突破百亿。国泰国证有色分级上市时两类子份额规模均只有1.54亿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类份额规模合计已超过70亿份。截至2015年5月,分级基金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12亿元,相比2014年底规模增长超过60%。
基金业也掀起了一股分级基金热潮,2015年前3个月,整个行业共上报了73只分级基金产品。
2017年5月1日分级基金新规正式实施,将分级基金参与门槛提高30万元,新规降低了分级基金交易活跃度,在熊市行情及新规共同影响下,分级基金逐渐边缘化,规模大幅缩水。
8、港股基金成功南下
两地互认的开闸,让22只基金成功南下。
而这仅仅是两地互通的开始。
沪港通、深港通先后放开,公募基金可直接通过港股通标的买入香港股票,一时之间也推热了“沪港深”类基金的发行。
据统计,名称中带有“沪港深、港股通等”的84只基金在2016年成立的达到45只,2017年扩容也超过30只。
9、委外潮起
随着委外基金大量涌入基金行业,公募基金在2016年进入了机构化时代。
可以看到在当年首募超过100亿元的12只基金中,定开型债基占到了9只。
从该表格中看出,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委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本规模居前的委外产品均为银行系所包揽。
这一现象到了2017年则更加普遍,几只规模上百亿的新发基金几乎清一色全是委外定制基金。工银丰淳半年定开债基首发规模909.55亿,超过2006年成立的嘉实策略成长,成为公募基金史上最大IPO,中银证券汇宇定开债,银河铭忆,新疆前海联合泓元纯债等多只专为委外定制的定开发起式债券基金首发规模均突破百亿。
10、FOF落地
作为最近两年基金行业最受关注的创新品种,公募FOF从上报、获批、发行直至建仓,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南方全天候策略、嘉实领航资产配置、华夏聚惠稳健、海富通聚优精选、建信福泽安泰2017年9月26日同时进入首发,无论是最早成立的公募FOF,还是首发规模最大公募FOF,为了载入基金行业史册,6家基金公司都卯足了劲。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