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中融融丰纯债(A类:002674 C类:002675),这只连日来曝光度非常高的纯债基金,可谓今年的“丧衰惨”基金之王。
事件经过基友们大概已大致了解,甲甲简单回顾下,重点是来扒扒这只“丧衰惨”基金是如何诞生的――
事件缘由是此基重仓的一只债券――“14富贵鸟":由于存在违约风险,2月13日至3月5日期间,中证指数公司三次下调“14富贵鸟”的估值全价,从101.42元下调至34.45元。
受此影响,2月13日至3月5日,重仓“14富贵鸟”的中融融丰纯债A净值下跌32%!全市场垫底!!!杀伤力堪比当年的分级B!!!!!
基金不是分散投资吗,为什么中融融丰持有“14富贵鸟”那么多(占基金资产净值47%)?
这就要从源头上排查中融融丰是如何走上“丧衰惨”之路的。
丧衰惨之1:发行延募被媒体死磕
中融融丰于2016年5月19日开始募集,从发行之时起,此基周围就笼罩了一股“悲剧”的气氛。中融融丰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6月16日。不过“为充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mai bu dong),这只产品延长募集至6月24日(_)。
延长募集就延长呗,当时延募的基金多了。不过中融融丰却被媒体揪住死磕,因为在发布中融融丰延长募集公告的同时,中融基金又发布了另一只债基金的发行公告,也是由同一位基金经理(秦娟)管理,两只债基的区别在于后者可以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即前者是纯债基金,后者是二级债基。
前一只债基还卖不动,又上马新债基,中融基金,你是弄啥涅?
在媒体的质疑声中,中融融丰纯债最终还是于2016年6月28日成立了,A、C份额合计募了3.2亿左右,认购户数为1166户。――这个成绩“看起来还行”。
丧衰惨之2:刚买入“14富贵鸟”就停牌
中融融丰纯债6月底成立后,就开始建仓了吧。甲甲估计,建仓时基金经理买了150000张“14富贵鸟”,而买了没多久,这只债券就因“存在未披露的对外担保事项”,于2016年9月13日开市起停牌――估计基金经理想死的心都有。
于是,从2016年4季报开始,基友们都能看到这150000张”14富贵鸟“牢牢占据重仓债券第一的位置,且占基金资产净值比重越来越大
想卖也卖不掉,“14富贵鸟”算不算最牛钉子户?
2016年12月31日
2017年3月31日
2017年6月30日
2017年12月31日
丧衰惨之3:“帮忙资金”跑得快
按理说,一只公募基金持有的单只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不会超过20%。而从2016年底开始,中融融丰纯债“14富贵鸟”的占比就超过20%,且有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势,就说明基金成立不久,持有人就开始赎回这只基。
以下是中融融丰A、C份额各季度的申赎情况
看到上面的数据,基友们就了然了吧。到2016年3季度末,也就是基金成立3个月时,此基就差不多被赎回1.5亿份,到了4季度,又再被赎回1个亿,此时,基金规模已“缩水”80%,几乎被“淘空”。
而本来不算太多的150000张“14富贵鸟”,公允价值1500万,此时成功荣升基金重仓债券首位,占比达20%。()
到了2017年,中融融丰纯债被赎回情况仍没好转,基金规模继续缩水。截止2017年底,中融融丰纯债规模合计约0.3亿元,卖不掉的“14富贵鸟”公允价值1400万,占比接近50%。
*这里插播一句,可能有基友问,既然有大额赎回,怎么没有赚到赎回费?
甲甲翻了下基金招募书,其C份额持有超30天免赎回费,而从上面的申赎情况表中可看出,大额赎回主要集中在C类――估摸当初“帮忙资金”看中的也是C类费率低廉的特点。
所以回头看看中融融丰纯债的“丧衰之路”,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滴。
1、在中融融丰纯债发行时,由于卖不动(发行延期),大概率是找了“帮忙资金”。而基金成立没多久(不到3个月),这笔帮忙资金迅速撤出。
或者中融融丰纯债本来为机构客户定制,也就是所谓委外基金,没想到成立没多久,谈好的委外资金爽约,匆忙赎回资金出逃。
2、面对大量赎回,已经建好仓的基金经理只能一笔笔卖债,卖不动的――像“14富贵鸟”――一不小心就持有接近50%。
3、屋漏偏逢连夜雨,命衰老天来补刀――中融融丰纯债好不容易等到“14富贵鸟”复牌,其价格从100元跌至最低8元(目前20元左右),估值被砍掉近2/3,也成就了2018年“丧衰惨”基金之王。
所以说,导致中融融丰纯债“丧衰惨”的源头,或许就是2016年那波“委外之风”,基金公司为冲规模,四处寻找委外资金。而基金运作过程中,如遇委外资金突然撤离,对基金的后续运作将留下重大隐患,像中融融丰这样持单一债券比例达47%就是例子。
面对“委外”乱象,去年证监会曾发文明确对委外定制基金产品进行严厉监管,如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50%,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产品,应当定期报告产品特有风险等。
对于中融融丰纯债这只产品来说,其发行时相关监管还没到位,甲甲暂且不提,但是,巨额资金撤离后,2017年此基仍陆续有资金申购,对于单一证券占比过高的产品,基金公司是不是有义务提醒基民风险呢?另外,对于这样一只规模“迷你”的空壳基金,基金公司为何不主动清盘?
不知道有没有散户基友买了中融融丰纯债,当初应该是看中“纯债”基金纯纯简单美好的样子吧,天知道怎么杀伤力比“绞肉基”分级B还大呢?!( o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基民甲。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