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韫投资总经理张润
资料图片在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办公室里见到了韬韫投资总经理张润。原以为他要给我讲讲严监管下私募基金不再看好定增市场的例子,然而,他的一段“补报论”和“新材料投资论”彻底颠覆了记者的采访提纲。
套利空间收窄
记者开门见山的问道,“韬韫公司一直是一家专注于资本市场投资与并购的私募机构,主营业务包括定增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但是去年出台减持新规和定增新规后,您还持续看好定增投资吗?是否考虑业务转型?”
作为一位专注定增业务的资深人士,张润坦言:“目前定增投资的套利空间确实在收窄,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机会。2014年至2015年重组火爆时,上市公司复牌后股价通常会出现持续涨停,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在当时的行情下,定增的套利空间比较大,尤其是三年期定增的套利空间巨大。但"2・17定增新规"出台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上市公司定增发行受阻,定增基金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将再融资定价基准日统一调整为发行期首日。而此前有三个定价基准日可以选择,分别是董事会预案日、股东大会通过日和发行期首日。据张润介绍,过去最常采用是将董事会预案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因为董事会预案出来之前的股价相对平缓。
“定增新规出台后,三年期定增的套利空间变得非常小,但其实对一年期定增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最近一两年里,定增虽然也出现过七折或八折成交的情况,但大部分成交价格还是在九折以上。”张润表示,会继续看好一年期定增。
机会依然存在
为了阐释定增投资依然有机会,张润建议记者去统计一组数据,看看去年以来定增补报的一些公告。
数据显示,定增新规发布后,上市公司定增补报率节节攀升,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2017年一共出现了31次补报,占定增发行总量的15%,即每100家上市公司发行定增,就有15家首次募资不足额。其中,2017年前5个月只出现了4次补报,减持新规和定增新规后,2017年的后7个月里,补报数量突然增加了27次。进入2018年,这种情况更为频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中旬,发行定增的26家上市公司中,就有7家进行了补报,补报率高达27%,甚至出现有上市公司补报了3次都完不成募资的现象。
定增发行规模也明显缩水。数据显示,2016年一年期定增基金的发行规模为5500亿元,到2017年该规模降至为3500亿元,降幅达36%。张润分析道,预计2018年定增发行规模还有可能进一步萎缩,不排除回调至3000亿元左右。
尽管市场上不乏唱衰定增投资的声音,但张润认为机会依然存在,理由有三:
其一,定增未来仍旧是证券市场再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突破3500家,未来还会持续增加,所以定增融资的市场需求并不会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10日,待发的定增共计271家,额度4639亿元。
其二,严监管为专业投资人提供了更良好的土壤。由于定增新规限制了折价,减持新政又限制了股东随意减持现象,很多非专业投资人会逐步退出市场。这样一来,市场参与资金变少,更有利于专业投资机构的参与。
其三,价值洼地依然存在。以沪深300、上证50和创业板为例,这三类指数目前的估值约为14倍、11.8倍和42倍,而历史最高点的时候,分别达到了46倍、43倍和138倍。股市经过近三年的调整,风险已经释放得比较充分,整体来看,下跌的空间小于上涨的空间。
如何在严监管常态下抓住这些定增机遇?张润认为,私募基金公司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然后选择好的行业,并在好的行业当中选择相对不错的公司,最后再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去投资。“像泸州老窖(000568,股吧)去年发定增的时候韬韫就没参与,因为我们觉得股价太高,未来两年的股价走向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看好制造板块
在投资主线上,韬韫投资目前主要看好先进制造板块。具体包括5G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和新材料。“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制造业的崛起。虽然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空心化的风险,但国家近两年在提倡金融要脱虚向实和金融要为实体服务,沿着这条主线投资,应该会有更好的机会”。
在张润看来,未来制造业是值得期待的。“5G的发展目前主要是由中国主导,中国也将是5G商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而最近几年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向中国转移,在建的半导体厂中,中国占据40%。此外,有数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材料市场的需求容量是5万亿-6万亿元,材料又是制造业的基础。而我们更加看好战略性的关键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
据张润介绍,韬韫投资作为一家坚守定增为主业的投资机构,在过去十年中,摸索和总结了一套独特的定增项目分析体系。其中包括基本面分析、行业分析、公告分析、大股东的行为分析和二级市场分析。他强调称,未来定增仍将是韬韫投资最重要的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