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公募基金经理,老百姓(603883,股吧)对其普遍印象的关键词包括“炒股票”“老鼠仓”和“高薪”,属于既爱又恨的那种心态。我们随意翻阅天天基金网各个基金产品下面的评论区,充斥着满腹牢骚和各种吐槽,即使是业绩出众的金牛基金产品也能找到类似的评论。这可能是当前国内公募基金经理与其广大持有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着实让人扼腕痛心。我沉思良久,决定写下此文,谈谈自己对“公募基金经理”这一职业认识,希望更多的个人基金持有人能够客观地看待公募基金经理。
换位思考,个人基金持有人的各种吐槽实际上是其基金投资不如意的一种正常情感宣泄。很多老百姓感受是买基金是赚不到钱的,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做了一个客观的统计数据,你若在2006年末买入基金产品持有至2017年末,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平衡混合型基金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分别是11.9%,10.6%和9.3%,跑赢沪深300的6.4%年化复合收益率。持仓11年、年化10%左右的收益率应该是个很理想的回报水平,但是为什么身边的个人基金持有人吐槽的远多于炫耀的呢?
笔者认为,这是由股票市场高波动、基金投资者成熟度不高以及不合理的考核制度造成的潜在利益冲突等几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首先,A股市场的高波动率,导致买基金能否赚钱就像买“彩票”,回报率与波动率不成正比。2007年初和2007年三季度末买入的基金持有至2017年末,收益率有天壤之别。回顾2007年至今的11年A股市场,指数的绝大部分涨幅在2007年及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合计加起来不超过两年的时间段里完成的,而其余时间都是“垃圾时间”。反观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2007年初至2017年末,其涨幅98.3%跟沪深300指数同期的97.5%几乎一致,但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1年中仅2年出现下跌,而且大多数月份是以小阳线构成的,市场的波动率水平也相当低。因此,在国内市场买偏股型基金感觉像是买彩票,不同买入时点对于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影响非常大;而美国市场的年化收益率水平波动相对小,对于个人投资者的择时要求不高。
其次,基金投资者成熟度不高也是制约公募基金市场发展的一个因素。国内市场的普通基金投资者大多数带有较强的机会主义色彩,多半是身边亲朋好友提及最近半年一年买基金收益颇丰才考虑去投资基金产品,而非中长期有规划地作为理财工具之一去看待。从过去十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每次市场进入牛市中后期,大量个人投资者资金涌入基金市场,将一种风格推向极致,2007年的蓝筹股和2015年的中小创都是如此。最终,投资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大多远远跑输股票指数,未能真正分享到市场的上涨。缺乏对产品和基金经理的了解和持续跟踪,使得赚钱更多是运气成分,而亏钱却也不知其所以然。平日精打细算的普通老百姓在购物时尚知货比三家,却在购买金额较大的基金产品时随意性较大,可谓是“舍本逐末”,令人痛心。
再者,不合理的考核制度造成潜在的利益冲突,也可能令基金持有人受损。考核制度的初衷是良好的,希望激励基金经理为持有人创造更高的收益,希望持有人在渠道买到更好的产品,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在短期产生与持有人利益不一致的情形。这是一个普遍存在却又讳莫如深的话题。试想,基金经理的短期相对排名是基金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指标吗,如果为了短期排名出众而主动加大行业偏离度是否符合基金持有人利益?再比如,银行渠道最核心的考核指标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在指标完成有压力的情况下,引导客户频繁转换基金产品,是否符合投资者需求?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各种制约公募基金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正在逐步瓦解消除,公募基金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是广阔的。随着A股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化,机构投资者比例不断上升,市场波动率水平日益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各个行业呈现出更多的结构性的阿尔法机会,要求深刻的产业链洞察能力,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优势也进一步显现。此外,随着《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投资者按风险偏好及投资能力分类,销售引导更为有序规范。在基金公司层面,越来越多的公司尝试将基金经理跟持有人利益绑定,拉长考核期限、业绩规模兼顾、引入跟投制度等措施。
过去十年,理财市场规模增加将近5倍,储蓄向理财搬家的趋势非常明显,理财投资的需求是巨大的。从去年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政策制定可以看出,作为监管最规范的公募基金给予了诸多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措施,是政策最为扶持的对象。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从保本型转向净值型越来越近,公募基金的相对优势也将越来越显著。从持有人的立场出发,如何发挥投资管理能力,打造真正符合广大个人投资者需求的波动率可控、投资回报中上水平的产品,是值得投资管理人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身为公募基金经理的我,深感肩负着重要而又神圣的使命。
回想三年前的那轮“奔私”浪潮,当时我与一位即将离任的老基金经理促膝长谈(曾多次获得金牛基金殊荣、一度管理规模过百亿、我非常尊敬的基金经理),他感慨地说:“市场上有一批个人能力出色、能够驾驭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今年大多下海了。我们在公募能管百亿,去私募大多也就管个二三十亿,虽然我们收入水平提升了,但是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而言,真是太大的资源浪费了,真挺可惜的。”这番话令我沉思良久,也是我从事投资管理岗位后第一次对基金经理的职业使命有过系统性的思考。
人们把救死扶伤的医生称为“白衣天使”,把从事儿童教育的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是非常神圣的职业。我想,基金经理的职业也是神圣而光荣的。基金经理是真正在一线履行“为人民服务”职责的岗位,基金经理的受众远多于医生和教师等职业。基金经理是广大老百姓的“财富助推者”,特别是在普通百姓金融知识匮乏而理财需求刚性的中国,这份使命更为神圣。赢得持有人的信赖,并非靠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持之以恒地将持有人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打造核心投研能力,形成优秀而稳定的投资业绩。
最后,给广大基金持有人一些建议:投资理财是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潜心研究的,可能你投入的研究时间产生的收益比你花同样的时间去加班效率高得多;你所持有基金的基金经理是需要研究跟踪的,包括其投资能力的强项弱项、投资风格的延续性、阶段的市场观点等等。“盲投”的结果只会和买彩票一样,充满了随机性,走心的选择和耐心的持有才能让您的财富保值增值。(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