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胡拓夫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二审刑事裁定书》,驳回胡拓夫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对胡拓夫有期徒刑七年,处罚金9000万元等判决。该裁定为终审裁定。
近日,工银瑞信基金原交易室副总监胡拓夫“老鼠仓”案有了终审判决,胡拓夫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9000万元。近年来“老鼠仓”案件层出不穷,一方面对基金公司来说,还需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另一方面更加说明,相关监管和惩罚机制急需加强的迫切性。
3月2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胡拓夫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二审刑事裁定书》(下称《裁定书》),驳回胡拓夫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对胡拓夫有期徒刑七年,处罚金9000万元等判决。该裁定为终审裁定。
资料显示,胡拓夫曾担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央交易室股票交易员、副总监,负责执行基金经理的指令下单交易股票。据相关媒体报道,胡拓夫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操作他人的账户,动用资金1700万元本金,交易104只股票共113次,累计交易金额高达10亿元,最终非法获利4200万元。而此次“老鼠仓”案件并非工银瑞信首例,曾在2015年工银瑞信原基金经理王勇就暗藏“老鼠仓”非法获利250万元。
“老鼠仓”是一种股票术语,指证券从业人员在使用公有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在低位买入该股票,待公有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率先或同期卖出个人仓位获利的行为。
近几年来,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多家机构均被监管查出“老鼠仓”案件,公司被监管责令整改,旗下多名基金经理等投研人员涉嫌违规操作,相继被查。那么,为何“老鼠仓”这几年频频出现在基金行业?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老鼠仓”频繁出现,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资金不对称的因素影响。但鉴于国内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还是不具有太大的震慑力,且涉及案件太多、涉案人员较多,由此也很难从根本上打击市场中的“老鼠仓”行为。如果“老鼠仓”行为不给予严惩,可能还会扩散其负面影响,引发更多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基金经理从事“老鼠仓”活动,不但危害了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还会破坏基金公司未来的规模发展和业绩收益。
曾被爆出过“老鼠仓”案件的海富通基金,成立至今已有15年,2年来共有6名基金经理离职。Wind数据显示,去年底总资产规模刚过500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为230亿元,不但规模增长缓慢,还依赖货基苦苦支撑。该公司旗下22只2018年以前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累计收益率为负数的有9只,占比超过四成。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以看出,该基金公司深陷“老鼠仓”案件,多年来无论是在人员管理还是产品业绩和规模上,仍未走出阴影。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17年报,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也披露了2017年报业绩表现,工银瑞信基金去年业绩出色,目前净利润领跑公募。Wind数据显示,工银瑞信基金2017年实现净利润高达18.39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12.07%。记者尚未在年报中查找到相关工银瑞信基金营业收入情况。截至2017年底,工银瑞信基金管理113只公募基金和570个年金、专户和专项组合,管理资产总规模1.3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475亿元。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夏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