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的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6年的3月22日,基金经理李会忠在基金成立伊始就走马上任;而2017年1月20日,该基金加入了另一位基金经理张永超。但从单基金经理变成双基金经理后,基金的业绩却并没有起色:2017年全年基金的净值增长率约为11.12%,在1361只同类基金中排在了第425位;但2018年却大幅滑坡,原因何在呢?
都是规模惹得祸?
2016年3月份成立时,新华科技创新主题的首募规模约为4.35亿,但在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后,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新华科技创新主题的最新规模仅为0.52亿,其规模缩水了约88%。而2016年年末时,该基金的规模当时还在1.50亿左右。
缘何自成立后基金的规模急速滑落呢?首先应当承认的是,该基金是一只科技主题型的基金,股票投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从基金季报中可以发现,其动态精选能够充分受益于科技创新主题相关产业的优质股票进行投资。但不巧的是,这类股票在基金成立后的这两年时间基本不是市场的领涨板块。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新华科技创新主题颇有些生不逢时,在基金成立后的前两年中,科技类股票均不是二级市场的热点,当前公募基金的一季报还没有公布,但从基金今年以来的不利表现来看,很有可能基金经理抗不住了,玩起了风格漂移,从而错过了一季度中小创中科技股的行情。那么,该基金的基金经理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公开的资料显示,李会忠于2007年9月加入新华基金(博客,微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历任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策略分析师,目前他管理着多只新华系的公募基金;而张永超的经历类似,他历任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量化投资经理、北京乐正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同样如今管理着新华基金旗下的多只权益类基金产品。
有趣的是,从最佳任职回报率来看,李会忠和张永超基本难分伯仲,李会忠的最佳任职回报是70.73%,张永超的最佳任职回报则是71.55%。同样作为一拖多的基金经理,李会忠目前管理着新华旗下的6只公募基金,而张永超则管理着新华旗下的七只公募产品。
那么,真的是担子沉重、分身乏术吗?综合笔者的采访,该基金很有可能是陷入了迷你基金所共同面临的死循环中。通俗地说,由于基金业绩持续下滑,基金的投资者赎回基金放量,基金经理被迫卖出重仓股来准备现金头寸应对继续下滑,而这又造就了基金净值的进一步下跌。
同时,由于基金的规模迷你,基金经理重配的股票占基金资产的净值比也就区区几个点而已,即使基金净值大幅度上升,对于基金的净值贡献度也是寥寥无几。
重仓股票疑似出现重大失误
当然作为权益类基金公募业绩表现不佳,基金经理选股自然脱不了干系。
以新华科技创新主题去年四季报的重仓股为例,在前十大重仓股中基本寻觅不到科技股的痕迹。具体来看,其中既有多只银行股,例如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同时也有保险股中的巨头,例如中国太保(601601,股吧)和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两者合计就占据了六个席位;此外,十大重仓股中还包括了环保股清新环境(002573,股吧)、医药股白云山(600332,股吧)、零售股银座股份(600858,股吧)、化工股万华化学(600309,股吧)。
进一步从该基金去年的年报来看,在基金重仓股11位到20位的排位中,潍柴动力(000338,股吧)、白云机场(600004,股吧)、TCL集团、中环股份(002129,股吧)、泸州老窖(000568,股吧)、海格通信(002465,股吧)、中国建筑(601668,股吧)、上海医药(601607,股吧)、金地集团(600383,股吧)、贝达药业,这其中与科技沾边的股票实际也不多。而且,从基金的第11位重仓股开始,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均不到2%,也就是说对基金净值的贡献度更为渺茫了。
而这一思路也体现在了基金经理去年四季度的季报总结中,彼时,两位基金经理表示:“预计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有限,大小风格的翘翘板效应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从自下而上的角度选取低估行业仍有较大概率获取超额收益。自从2016年2月份以来,大小盘风格的分化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也应当积极关注二级蓝筹以及中盘股的右侧机会。”
实际上,新华科技创新主题并非孤例,目前新华基金旗下资历最老的基金经理崔建波今年同样业绩表现平平。以其代表作新华趋势领航和新华优选消费为例,截至4月10日收盘,新华优选消费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0.07%,而新华趋势领航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51%。但是,崔建波操盘两只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均超过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