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斯琦
基金发行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2018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延续较高的热度。数据显示,3月新成立基金规模超过千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发行提速。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表示,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内需求表现良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新的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提升了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缓解了前期市场的担忧,未来市场仍有较好的配置机会。
债基发行升温
2018年3月,新基金发行依然较为火热。Wind数据显示,3月共成立基金87只,募集资金总规模达到1113.3亿元,是2017年4月以来的第二次单月突破千亿元,仅小幅低于2018年1月新成立基金1208.35亿元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3月债券型基金发行大幅提速。Wind数据显示,3月共成立41只债券型基金,规模高达624亿元,占比达56.05%,这一规模创一年来新高。仅从4月来看,截至4月15日,4月份新成立基金中债基份额占比也达到44.4%。
“委外资金开始新一年的布局。同时今年债市有所反弹,这是近期债基较火的原因。”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新成立了不少定开债基,主要是机构定制的,募集天数1-2天,规模很齐整,比如10.1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2户,所以应该是委外资金。
一家公募基金渠道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新基金发行其实是“一九分化”,不少公司产品并不好发,但债基规模还是明显提升,一是业绩持续优异且积累了客户基础的基金公司仍受欢迎,二是委外资金需求提升。“上个月的新规要求债券型基金建仓期内不可超配同业存单,在这个规定前募集结束的债基可能规模较大,但之后会受到一定影响。”上述负责人说。
天相投资研究中心负责人贾志表示,大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破题以后,公募会迎来风口,新产品发行火热是可以理解的。
谈到债基发行提速的原因,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晴表示,第一,2018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整体宽松超预期,抑制了利率中枢上行,波动率显著下降,基本面整体不错;第二,有关部门的表述和措辞也暗示2018年的重点是流动性稳定与协调,叠加经过前期的调整后债市估值相对合理,配置债券的安全边际较高;第三,近期一系列风险事件降低了市场的风险偏好,投资者对中低风险产品的需求有所回升。
另有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表示,债基发行火热的主要原因是对宏观经济预期的转变。这段时间,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2017年四季度,市场从偏悲观变成偏乐观,这段时间股市表现比较好。第二次是2018年一季度,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又有所转变,因此前期调整了一段时间的债市反而比较好。而且,现在能够供给的债券,大多是优质债券。不过,目前债基的发行规模对债券市场影响较小。
关注业绩超预期个股
除了债基,混合型基金也较受市场欢迎,3月新成立混合型基金37只,规模424.97亿元,较2月增加约100亿元。3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9只,规模64.34亿元。
杨晓晴表示,新基金中混合型基金依然不少,混合型基金在股债配置方面“进可攻退可守”,对市场的适应力更强。鉴于股市机会不明朗,机构资金短期入场概率不大,增量资金并不明显。上述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也表示,混合型基金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股市还是债市,每5年都会有一次比较好的机会。当前是未来5年投资周期的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4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美元计价下,3月当月出现49.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2017年2月以来我国进出口首次出现逆差。
对此,星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刘可表示,3月出口增速回落主要由季节性因素和人民币升值引起,从绝对金额上看出口数据正常,出口回落的主要原因或由美日欧外需趋弱影响;进口数据超预期,工业品进口增速平稳,意味着国内需求仍然表现良好。
展望A股后市,泰达宏利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庄腾飞认为,一方面,白马蓝筹股回调已近两个月,且调整幅度较大,金融股的估值调整到历史底部,白马股的估值也有了充分调整,公司基本面相对平稳。另一方面,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新的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提升了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也缓解了前期市场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担忧。建议重点关注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两大领域中2018年业绩持续超预期的品种,具体行业包括金融、大消费、电子通信、医疗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