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收益高低基本靠赌!这类结构化产品正在火起来,越来越多券商加入,风险点在这里

时间:2018-04-19 15:40:11

中国基金报记者 林影

备受瞩目的资管新规落地在即,但是在这之前,有一类产品正在慢慢火起来,那就是券商推出的结构化产品。融资的需要加上多元化投资的需求,这类打着“保本”承诺的产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券商加入。

挂钩标的猜涨跌

结构化产品渐火

基金君在一家大型券商APP的“理财”页面看到,位于页面最上端的都是关于此类结构化的产品,共有三个,一个是猜金价涨跌,一个是根据央行降准,挖掘资金面宽松时的获利空间,做逆回购,还有一个就是看涨指数的产品。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打上了“本金保障”的承诺,另外加上浮动收益,当然这块收益和标的的表现挂钩。

以一家券商推出的猜测上证50指数的产品来说,如果猜涨,该指数在20天内涨幅超过1%,则算猜对,收益率则能达6.5%,猜错也没关系,也能有4.5%的收益;猜跌同理。如果猜平,上证50指数在20天内来正负2%的区间内震荡,猜错了则有3.5%的收益,猜对了收益率能高达7.5%。如此一来,构成了一个既保底又能博取浮动收益的产品。以一家券商推出的猜测上证50指数的产品来说,如果猜涨,该指数在20天内涨幅超过1%,则算猜对,收益率则能达6.5%,猜错也没关系,也能有4.5%的收益;猜跌同理。如果猜平,上证50指数在20天内来正负2%的区间内震荡,猜错了则有3.5%的收益,猜对了收益率能高达7.5%。如此一来,构成了一个既保底又能博取浮动收益的产品。

基金君发现,券商在浮动收益上的说法颇为令人寻味。比如一家券商在“逆回购”的结构化产品上,收益率写着“0%-9%”,在看涨指数的产品上则标明了“0.1%或7.5%”,并对最高收益做了放大处理,相应的最低收益在字体上则缩小很多。

“绝大多数的结构化产品能够证明自己是拥有稳定信贷质量的证券,相比于公司债券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独立经济学家徐阳指出,券商结构化产品可以说是继银行系结构化产品以后,金融体系涉足结构化产品的又一重要一步。

从目前几家券商发行的结构化产品来说,期限多为3个月或6个月,投资门槛一般为5万元起投。

为什么火:融资+投资需求

利得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曹青青表示,这样的产品是券商在中证报价系统发行收益凭证并嵌套期权组合而成,目前多样化发展现状,一方面为了券商融资,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多元化投资需求而产生的。

“期权形式的加入,使得收益凭证品种得以丰富。构建不同的结构化收益凭证,也就是构建一个不同的期权和收益凭证组合,其本质是以实现券商能够融资的目的”,曹青青指出,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增长,近年来券商的业务发展对应了它对扩充业务资金及资本金的需求。这样的融资方式越来越被更多的券商所接受。

一家券商的资管部人士表示,这类产品的设计和发行方多为大券商,震荡市更容易触发,而下有保底的产品更受欢迎。“新规一旦落地,未来资管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得再许下保本保收益承诺,但是这种收益凭证约定本金和收益偿付需要与投资标挂钩,是债务融资工具,具有保本特性”,他指出。

另一方面,在徐阳看来,结构化产品多种多样,由于产品具有定制性的特点,因此券商的金融工程团队可以根据投资者对后市的判断和对收益及风险的要求为其定制相应的产品。不同的产品在保本和收益分配上也千差万别。

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共有239家上市公司购买了998次证券公司理财产品,购买规模合计为599.45亿元。就目前上市公司购买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种类看,主要以收益凭证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主,其中收益凭证占比超过八成。

收益凭证+内嵌期权,这种结构化产品究竟有多火呢,基金君也亲眼见证了一把。在昨日查看一款与金价挂钩的产品的说明书时,此时“我要购买”的按钮还是红色的,意思就是还可以购买,但是当基金君返回购买时,该产品已经显示“售罄”,无法购买,中间耗时不到2分钟。

投资者要注意这些潜在风险

“券商结构化产品会越来越火,成为一种趋势”,徐阳表示。事实上,在采访中,也有一些还未发行这类产品的券商表达了发行的意愿。华南一家券商告诉基金君,公司近期也会考虑推出这样的产品。

在曹青青看来,伴随收益凭证发行数量的增加,嵌入结构化期权也逐渐增多,不过本质上还是券商融资需求与客户购买不同产品品种需求的平衡方式。期权的加入,只是丰富产品种类和产品类型的一个具体手段。

不过,投资者在参与该类产品时,还是要注意一些潜在风险。

有一个大背景不能忽略,早在4月10日晚,券商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自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此后,多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暂停与私募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

虽然只是私募的购买路径被堵上,但场外期权业务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类产品就类似于对赌,现在查的也很严”,一家券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徐阳告诉基金君,投资者在购买该类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关注监管动向,谨防可能出现的风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子公司产品投资中科招商定增巨亏!这家基金被”拉横幅”索赔
  • 下一篇:QDII额度重启助力海外资产配置 工银瑞信新经济带你全球买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