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2018年以来,共有400多只基金分红,分红额度累计达400多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基金产品保持了持续高涨的分红热情。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在机构市的市场环境下,公募基金普遍业绩不错,分红基础较好。另外,部分基金也希望通过分红的方式来调节产品规模。
基金分红潮涌
分红是回馈投资者的重要方式,目前许多公募基金都设计了相应的分红规则,分红力度也逐步加大。财汇大数据终端资料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分红热情持续高涨。例如博时主题混合(LOF)分红多达18.52亿元,其分配方案是每10份基金份额发放红利3.60元人民币。此外,东方红睿华沪港深混合、易方达积极成长(110005,基金吧)混合、南方成份精选混等分别分红14.13亿元、12.28亿元、10.02亿元。仅以单位份额分红来看,海富通上证可质押城投债ETF、海富通上证周期产业债ETF等表现突出。截至3月7日,海富通上证可质押城投债ETF其可供分配利润为6.36亿元,其2018年第一次分红方案为15元/10份基金份额;海富通上证周期产业债ETF截至基准日的可供分配利润为284.17万元,其分配方案为13元/10份基金份额。
综合来看,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是分红大户,QDII基金分红则相对较少。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中银基金、银河基金、易方达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华安基金、南方基金、国投瑞银、国泰基金、博时基金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分红较多。
分红背后“讲究”多
对于公募基金年初以来的分红热潮,基金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以来,公募基金整体表现突出,为分红奠定了基础。“除债券型基金外,一些混合型基金的分红表现突出,就在于在2017年市场环境中,不少混合型基金很好地抓住了机会,控制了风险,其整体业绩表现较好,积累了可观的可供分配利润。”公募基金机构人士说。
事实上,作为回馈投资者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分红,许多基金已在基金合同有了明确的设计。但对于一些高度定制化的基金产品来说,除了回馈投资者之外,分红可能也是部分资金实现避税的有效途径。此前也出现过基金公司分红信息管控不当,导致部分机构客户在分红公告日前大额申购、在权益登记日后大额赎回、快进快出、利用基金分红不当避税的情况。
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分红也是合理管控基金规模的重要手段。据了解,2017年以来的机构行情中,不少明星基金产品由于业绩突出,受到资金追捧,其积累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次新基金首发规模也不小。由此,分红成为基金“瘦身”的重要手段。不过,对于绩优明星基金而言,想借分红“瘦身”并不容易,部分现金红利可能会自动转为基金份额进行再投资。(徐金忠)